朝阳初升,山东东营史口镇东三村,在一面面彩旗的簇拥下,一条身姿矫健的游龙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鼓声,在或紧或慢的节奏中不断穿梭,出龙、戏水、戏珠、盘龙、绕旗、钻阵、跳门……灵活起舞,千变万化,引得围观群众阵阵喝彩。
“龙首”是魏家舞龙队的第五代传承人魏树东,82岁高龄的魏树东自幼跟随父辈学习舞龙技艺,与舞龙结下了不解之缘。14岁舞龙,几十年来魏树东刻苦钻研民间舞龙艺术和技巧,还成为周边村居的舞龙“指导员”。
“舞龙技艺在我们家族已经传承了五代人,从高祖父开始不断钻研,后来由曾祖父、祖父、父亲接续掌管,现在传到了我这里。舞龙不仅是一种技艺的传承,更是自强不息、坚毅拼搏的精神象征。”魏树东揉搓着那双布满老茧的双手说。
“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不仅要守住,还得学会和现代潮流相结合,学会自我革新才能使传统技艺焕发出新的活力。”魏树东在继承前人舞龙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传承鼎新,提高舞龙的技巧性,总结出舞龙形、技、法、情四大要素,使编排构思更巧妙。
“形”以走、跑、跳、绕、蹲、摆、翻、滚等基本步法动作,演绎出龙的舞、游、穿、腾、翻、绕、盘等多样形态;“技”指人与龙体、龙珠与龙体、音乐与龙体的融合,采用鼓、锣、镲等乐器伴奏,渲染出大气磅礴的气势;“法”包含舞法、步法、握法、鼓乐法等技巧,只听锣鼓齐鸣,舞动龙身绕八字、摆龙门、左耸右伏,变化多端;“情”则是指人、龙之间情感的表达,即技艺者伴随鼓声轻重缓急,舞动龙身展现喜怒哀乐等情感,蜿蜒翻腾。
传承从娃娃抓起。“举龙的时候要左手握杆尾,右手握上端,左手前臂与胸平,右臂与肩同高,杆离胸一个拳头距离,两脚张开,与肩同宽……”走进舞龙培训现场,只见一群十来岁的孩子挥舞着龙把,行云流水般演绎出“二龙出水”“二龙戏珠”等经典技法。一起一伏、一曲一伸,随着鼓乐欢快的节奏声,“巨龙”在空中蜿蜒翻腾,将龙的精气神韵展现十足。
“我已经练习舞龙一年多了,虽然在练习小八字步、大八字步、丁字步、跪步等脚下功夫时很苦很累,但是我从舞龙中感受到团结的力量,感受到中华儿女积极向上、不断拼搏的精气神!”12岁的李金宇自信地说。
像李金宇这样的舞龙青少年还有很多,舞龙的技艺在他们身上得到不断延续和创新。近年来,魏家舞龙队参加各类民间艺术展演活动近50次,演出场次120余场,组织下乡义务演出200余场,吸引了800余名青少年加入舞龙队伍。望着刻苦训练的少年队员,魏树东眼中满含希望。(光明日报记者 赵秋丽 通讯员 刘智峰 郑俊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