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品市南”:传承老舍人文精神,讲述大师笔下的风物与人情
2022-10-17 17:41:53来源: 中国山东网编辑: 陈前责编: 赵银平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10月17日讯 老舍先生说:“青岛的秋引起我甜美的悲哀”。青岛的秋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有着“不愿思想而不得不思想”的美。正是这样美的季节,在黄县路12号的骆驼祥子博物馆庭院,“读经典·品市南”主题活动第二十七期如期举办。

“读经典·品市南”:传承老舍人文精神,讲述大师笔下的风物与人情

  活动邀请到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海洋大学王蒙文学研究所所长,青岛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温奉桥教授,以“老舍张恨水笔下的北京”为主题,讲述了两位大师作品中的风物与人情。温教授说:“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有所谓‘京派’作家,也有所谓‘京味’小说,但真正传神地表现了北京文化特质和文化意蕴的有两个人,一个是新文学作家老舍,另一个就是被称为‘旧派’作家的张恨水。老舍和张恨水可以并称描写故都北京的两支‘铁笔’。”

“读经典·品市南”:传承老舍人文精神,讲述大师笔下的风物与人情

  老舍先生与张恨水先生因文结缘。1944年5月16日,重庆、成都两地文化界举办的张恨水五十大寿暨创作生涯三十年庆祝活动中,老舍在重庆《新民报》撰文《一点点认识》,这样评价张恨水:“恨水兄是个没有习气的文人:他不赌钱,不喝酒,不穿奇装异服,不留长头发。……恨水兄是个真正的文人:说话,他有一句说一句,心直口快。他敢直言无隐,因为他自己心里没有毛病……我知道,恨水兄就是重气节,最富正义感,最爱惜羽毛的人。所以,我称他为真正的文人。”

  “老舍与北京的关系,已经研究的很多很深,最大的特点是用地道的北京话来写北京人和北京事。他最好的作品都是写北京的。”温教授说:“然而,张恨水与北京文化的关系,却长期被忽视,并未引起研究界的足够重视。”

“读经典·品市南”:传承老舍人文精神,讲述大师笔下的风物与人情

  为此,温奉桥教授在解读老舍的“京味”文学的同时,为大家重点介绍了张恨水笔下的“北京文化”。温教授从对北京自然景物的描绘;对北京生活、人文环境的描述;对北京风土民俗的描写等方面,带领大家走近张恨水的作品:“与老舍相似,张恨水最好的小说也都是写北京的,《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夜深沉》等绘就了一幅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故都北京的风俗长卷,可以说,旧都风情连同它所代表的北京文化记忆,都浑然完整地保留在了张恨水的小说里。”

  活动互动环节,参与者纷纷发言,与温教授交流对老舍与张恨水作品中“北京文化”的理解。

“读经典·品市南”:传承老舍人文精神,讲述大师笔下的风物与人情

  “传承老舍先生人文精神,辐射地去学习了解与先生相关的文化背景,是我们本期品读活动的初衷。”活动承办方骆驼祥子博物馆馆长王咏说:“在老舍与张恨水两位大家的笔下,北京为同一个创作源泉,却因创作风格与生活经历的迥异各具特色。本期互通地了解,可以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中国现代最杰出的市民小说家老舍先生,这也是我们品读活动的一次探索和尝试。”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