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增质升 成本下降 山东绿色贷款余额超万亿元
2022-08-18 09:51:37来源: 大众日报编辑: 陈前责编: 赵银平

  原标题: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山东绿色贷款余额超万亿元

  量增质升 成本下降

  山东绿色贷款余额超万亿元

  湛蓝如碧的光伏板、水汽蒸腾的生物质发电机、随风飞转的电机叶片……近年来,山东省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绿色贷款量增质升、成本下降。截至今年6月末,山东省绿色贷款余额达10225亿元,同比增长62.1%,高于全部企业贷款增速49.8个百分点,成为带动全省贷款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力量。

  实施路径更加多元

  8月14日,在位于枣庄市驿城区的丰源生物质发电公司,工人正把废秸秆、玉米芯、碎木屑送入发电机组。“生物质发电以‘农林三废’为燃料,产生蒸汽推动汽轮机发电。”山东丰源生物质发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甘志端说,公司拥有2台25MW发电机组,年发电量3.6亿度。

  变废为宝需要资金。“‘农林三废’的收集,需要较高的人力、运输成本。”甘志端算了一笔账,“每吨燃料成本300元,每天要烧1600吨,也就是48万元。燃料费用太高,是我们的燃眉之急。”

  了解到公司有纳入财政应收未收补贴款3.7亿元,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以已确权应收未收的财政补贴资金为质押,通过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进行登记和公示,用3天时间,发放了山东首笔可再生能源补贴确权贷款3000万元,为金融支持可再生能源发电行业提供了样本。

  一边创新产品,一边加大投入,在山东,绿色金融的实施路径更加多元。截至6月末,全省“十强”产业的绿色贷款余额为5301亿元,同比增长31.9%。其中,制造业企业绿色贷款余额1369亿元,同比增长102.6%;高技术企业绿色贷款余额981亿元,同比增长72.9%。

  “两高”行业绿色贷款余额609亿元

  “为落实好人民银行总行推出的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两项政策工具,人民银行济南分行与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出台系列举措,指导金融机构编写《双碳政策工具助力山东低碳转型案例集》《山东省金融机构碳金融产品手册》,强化政策传导效果,便利企业和银行了解、使用工具。”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副行长刘振海介绍,该行将2022年确定为“绿色金融全面推进年”。

  随着政策完善、工具落地,山东碳减排贷款支持企业数量和金额居全国前列。截至5月末,全省共有156亿元碳减排贷款获得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12亿元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领域贷款获得再贷款支持。

  山东“两高”行业转型升级,带动了绿色贷款快速增长。截至6月末,全省“两高”行业绿色贷款余额609亿元,同比增长122%;高碳行业绿色贷款余额790亿元,同比增长78%。

  各地也在发力绿色金融。威海市以争创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实验区为抓手,绿色信贷年均增长40%以上,先后推动全国首笔海洋碳汇贷、海草床碳汇指数保险落地。青岛市推动绿色城市发展试点和气候投融资试点落地,并推出全国首笔湿地碳汇贷、碳中和债券。

  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不断扩大

  信贷与发债均为企业低碳转型的主要融资方式。一般而言,信贷到账较为快速,债券的利率更低、期限更灵活。

  近期,山东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不断扩大,碳中和债、转型债、可持续挂钩债等创新型债券纷纷落地。截至6月末,山东企业存续各类绿色债券157.6亿元。上半年,省内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专项债券、碳中和债券等绿色债券共12单、66亿元。

  6月22日,由中国银行间交易商协会推出的首批转型债券发行,主要面向电力、建材、钢铁、有色、石化、化工、造纸、民航等8个行业。首批5家试点企业中,2家是山东企业。

  其中,募集金额最高的为山东钢铁,发行规模10亿元,资金用于子公司山东钢铁莱芜分公司新旧动能转换系统优化升级改造项目建设,将替代原有高耗能生产线,预计每年节能32.52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8.49万吨。

  万华化学也发行规模2亿元的转型债,由工商银行主承,用于子公司万华化学(烟台)石化有限公司“聚氨酯产业链一体化—乙烯项目”。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刘楠认为,首批转型债券的推出,将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尤其是传统行业企业转型升级的积极性将会更高。(大众日报记者 王新蕾)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