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滕州古称“善国”,地处山东省南部,为7500年前“北辛文化”发祥地,是墨子、鲁班故里。辖21个镇街、1195个村居,人口176.31万。现有未成年人40万,占全市常住人口的23%。其中孤儿194名、重点困境儿童257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388名、农村留守儿童775名。枣庄滕州市委市政府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作为执政为民的一项重要任务,健全工作机制,勇于开拓创新,不断推动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走向体系化、专业化、精准化。
织密编牢“政府保护网” 扎实推进上下联动
滕州市以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为抓手,全面加强对未保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整体布局。一是完善领导机制。定期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成立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市委副书记、市长任组长,2名副市长和1名人大副主任、1名政协副主席担任副组长,23个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出台事关儿童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46项。二是健全工作机构。投资2.4亿元,建设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中心等设施;成立未成年人保护组织1303个,实现市、镇(街)、社区、村(居)四级儿童关爱服务机构全覆盖;镇(街)未成年人保护站21个,村(社区)“儿童之家”1260个。三是强化工作队伍。设立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编制15人。配备未保专干1620名,其中镇(街)、社区儿童督导员75人、村(居)儿童主任1195人。2021年滕州市财政列支1000万元购买留守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项目,全市登记在册“爱心妈妈”122人。四是发挥兜底作用。健全救助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扩展保障范围,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费、重点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600元和1100元,五年累计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孤儿福彩助学金、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金、取暖补贴和临时物价补贴等7944.8万元。五是建立健全摸排工作长效机制。组织开展孤儿、困境儿童日常性网格化巡访,变“被动受理”为“主动发现”,变“人找政策”为“民需政应”。六是开展差异化精准帮扶,打造“心滕你”关爱服务品牌。重病、重残、事实无人抚养和重点困境儿童基本医疗保险政府全额负担,大病保险起付标准降至5000元,住院“一站式”即时结算,两年来提供儿童康复服务5.6万人次,开展“夏季送清凉,冬季送温暖”和重大节日走访慰问活动133次,结对帮扶困境儿童1064名,帮助301名留守儿童父母返乡就业,妥善安置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62人,护送返家流乞未成年人57名。
织密编牢“家庭保护网” 共筑家庭保护防线
滕州市以提升家庭监护能力为重点,加强家庭教育指导。一是广泛推进家庭教育基地建设。依托妇女儿童家园、留守儿童活动站等场所建立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1640个、亲子阅读基地12个,“希望小屋”310个。二是全面开展家庭教育团队建设。成立市家庭教育协会等社会组织16个,推进《家庭教育促进法》贯彻落实,组建专业心理团队7个,聘请心理咨询师59名,并吸纳专业社会组织进驻,常态化开展关爱活动。三是完善家庭监护监督工作。加强家庭照护支持,指导村(居)相关组织对未成年人监护人履行监护情况开展监督,培育骨干志愿者3188人。
织密编牢“学校保护网” 强化立德树人教育
滕州市充分发挥学校职能,切实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积极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一是优化教育资源。 去年投资3.4亿元,新建校舍约10万平方米、塑胶运动场地12处。二是完善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机制。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制定关于切实加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的通知及方案、细则,确保全市中小学入学率、巩固率100%。三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20万名中小学生参加“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系列活动,12.2名万学生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四是强化校园安防。组织开展疫情防控、校园食品、防溺水安全培训2.3万人次;完成“班班通”监控工程学校226个,完成一键报警装置学校235个,完成校园防冲撞设施学校231个;聘任专兼职安保人员1192人,151所幼儿园配备专职安保人员。
织密编牢“网络保护网” 创造健康网络环境
一是充分发挥网络宣传优势,市属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积极创作“为未成年人添翼”“儿童主任小课堂”等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作品355件,开展未成年人法律法规宣传普及活动1129次,刊发各类报道和中小学生习作1107篇,播发《把爱带回家》等公益广告88条。二是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处置,落实中小学生手机管控措施。规范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对本地网站开展全面摸底排查,重点掌握网络直播平台、手机App下载、娱乐网站、网络游戏平台开办情况,为未成年人创造健康绿色、文明向上的网络环境。
织密编牢“司法保护网” 全面维护合法权益
一是执法刚柔并济。零容忍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依法严惩拐卖、性侵害、暴力伤害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权益司法保护,不断推动未成年人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二是保护强强联手。市公安、卫健部门共建“一站式”办案中心,对未成年被害人实行“最高限度保护”。三是教育齐抓共管。司法及行政机关共同关注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组建“七五”普法、第三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等志愿团队51个,336名公检法干警、执业律师被聘为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开展普法讲座1065场次。四是援助畅通无阻。依托“5580148”热线,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热线服务,全天候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三年来累计援助案件244件,提供法律咨询4678人次。
织密编牢“社会保护网” 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一是提高社会各界参与度。全市青少年事务社工机构发展到72家、志愿服务组织12家,依托专业力量开展未成年人法制宣传、心理健康服务和自护教育360场次。二是营造公共场所未保氛围。大型公共场所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禁烟标志8221个。配套建设城市“适小”化通道9.1万米、坡道466处。三是整治不规范培训机构。立足“双减”,取缔校外培训机构188家,整改201家,转办登记20家。(速豹新闻网通讯员 步昭瑞)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