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兰(济南)国际医院计划今年完成全部单体建筑主体封顶
2021-03-02 11:37:22来源: 齐鲁晚报编辑: 陈前责编: 赵滢溪

  3月2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从济南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树兰(济南)国际医院,计划今年完成全部单体建筑主体封顶,力争2022年9月底整体竣工。

  发布会上,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白涛介绍,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作为省市共建的重大医疗健康产业项目,是省市党委政府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也是济南市打造“康养济南”、实施“西兴”战略、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工程。在强省会战略实施中,医学中心更是责无旁贷、重任在肩,争取早日建成面向全国、服务全省的医学科学新城,在现代化强省会建设中更好发挥骨干载体作用!

  截至目前,累计开工28个重点项目,开工面积650万平方米,总体投资达648亿元,“一线一片多点”空间布局全面展开。山东省肿瘤医院质子临床研究中心2018年启动建设以来,连续三个春节不放假,无间歇精心组织施工,特别是克服疫情的影响,全力保进度、保质量,今年3月普通门诊将实现开诊。山东第一医科大学二期工程,实验动物楼、公共卫生学院等10个单体已验收交付,图书馆、校史馆、国际教育学院即将验收,其余正在按进度推进。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北方)主体建设全面完成,机电安装全面开展,并进入试运营阶段。国家人类遗传资源山东创新中心项目全面完成主体建设,预计今年6月底交付使用。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齐鲁现代微生物技术研究院计划6月底主体封顶,12月底竣工验收。树兰(济南)国际医院,计划今年完成全部单体建筑主体封顶,力争2022年9月底整体竣工。山东大学国际医学中心项目也正在按照计划有序推进。

  今后一个时期,按照强省会战略的总体部署,医学中心建设发展将进入攻坚、见效阶段。我们计划用五年时间,集聚2-3个高端综合医院、20家左右高端专科医院、500家左右研发生产企业(机构),建设总规模1200万平方米左右,总投资1300亿元左右,总产值500亿元左右,“医教研产养服”六位一体、共生共荣的特色产业生态圈基本形成,医疗健康产业体系初具规模,医学科学新城初具雏形。

树兰(济南)国际医院计划今年完成全部单体建筑主体封顶

  2021年是医学中心由规划建设重点转向大招商、快运营、强发展的起步之年。我们将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坚持目标导向,聚焦大建设、大招商、大服务,用实功、干实事、求实效,开拓建设发展新局面。

  1. 举办高端论坛,签约一批高端项目。举办第四届中韩保健医疗合作交流会、健康医疗大数据(计算医学)创新发展论坛、“一带一路”中医药防治重大感染性疾病论坛等高端会议,进一步提升医学中心国际影响力、美誉度。聚焦肿瘤、心脑血管、生殖等八大优势学科,加快引进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医院国家老年疾病临床中心、复旦大学智能医疗与精准医学等高端项目,年内完成高端医疗、健康医疗大数据和新一代生物技术等领域40个以上重点项目签约。

  2.建设重大平台,落地一批优质项目。加快济南微生态生物医药山东省实验室、中医药防治重大感染性疾病“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P3实验室、中日韩肿瘤防控研究院、重离子中子肿瘤治疗等重大平台项目的规划论证和落地建设。依托精准医学产业园一期、健康医疗科技创新产业园一期、健康医疗大数据孵化器等园区载体启用,尽快推动华银健康、至本医疗、尚泰医疗等一批孵化毕业项目和签约项目落地运营,推动中国中医科学院等几个平台型项目运营团队尽早入驻。

  3.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开工一批产业项目。积极推动医学大道、治黄路等8条市政道路,污水处理厂、能源中心等7个市政项目,“十”字生态轴、体育公园等10个生态环境项目开工建设,完善片区基础设施配套。在此基础上,集中精力启动新一批产业项目建设,美国太平洋大学国际眼科与视光医学院、数据科创中心、济南国际医药展贸中心、济南精准医学产业园(地块三)、济南医疗健康科技创新产业园二期等5个产业项目,争取上半年开工建设。同时,开工安置五区、六区等2个民生保障项目。

  4.加快项目建设,按计划启用一批项目。树兰(济南)国际医院9月底前完成单体封顶;山东大学国际医学中心年底前实现部分单体建筑结构封顶;齐鲁现代微生物技术研究院7月份全部完成主体结构封顶;济南医疗健康科技创新产业园力争10月底实现一期工程竣工;加快推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二期工程按计划交付;山东省肿瘤医院质子临床研究中心12月底前完成质子设备安装工作;济南精准医学产业园(二、四地块)6月底前实现园区启动运营;110千伏峨眉输变电工程10月底前投产运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培乐)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