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9月21日在济南开幕

2017-09-21 09:49:15|来源:齐鲁网|编辑:阚金剑 |责编:赵滢溪

  原标题:四大热点聚焦第十届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 9月21日济南开幕

  【齐鲁大地-文字列表】【走遍山东-济南】(页面标题)第十届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开幕(内容页标题)第十届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9月21日在济南开幕

  齐鲁网济南9月20日讯:经农业部批准,第十届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暨第十五届全国种子信息交流与产品交易会,9月21日上午将在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届展会紧跟种业发展前沿,聚焦种业政策、玉米企业转型升级等四大热点。

  全国种子信息交流暨产品交易会由全国农技中心和中国种子协会共同主办,自2003年以来,已举办14届,目的促进国内种子科研教学、生产经营、技术推广及相关部门的有机结合,大力推广农作物高产、优质、多抗、广适,以及适应机械化的新品种。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由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主办,自2008年以来,已举办9届,目的是我国种子行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按照农业部要求,2015年两个展会合并举办,定名为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暨全国种子信息交流与产品交易会,因此今年的展会全称为第十届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暨第十五届全国种子信息交流与产品交易会。

  记者从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本届展会紧跟种业发展前沿,聚焦四大热点。一是,种业政策与国家层面业务动向。展会通过种业高峰论坛、种业信息发布会等平台,邀请到了农业部种子行业主管领导,就宏观经济形势与种业政策取向、种业强国的配套政策措施进行权威解读,邀请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全国农技中心、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中国种子协会发布工作动态,分析主要农作物供需形势。这些都是现代种业发展中各方关注的重点、焦点,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二是,聚焦玉米企业转型升级之路。玉米问题是本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受全球经济不振、石油价格下跌、国内生产成本高攀和替代品挤压市场等多重因素影响,导致玉米库存高企,玉米收购政策改革加速玉米价格与国际接轨,玉米面积调减,玉米种子企业发展遇上重大挑战,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展会聚焦这一行业重大课题,邀请全国农技中心主管领导,就玉米种子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和策略做大会报告,与行业各方一起探讨振兴玉米种业之路。三是,创新推动青贮玉米产业链整合。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要稳粮、优经、扩饲,加快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种植结构,在非优势区籽粒玉米产区,继续调减籽粒玉米,发展青贮玉米,开展粮改饲补贴试点,以养带种,种养结合,青贮玉米成为行业关注焦点。为此,本次展会开创性地设立了青贮论坛,邀请权威专家解读“粮改饲”政策、分享国内外青贮玉米发展新技术和经验,共同探讨产业链融合和做强青贮玉米种业和青贮玉米产业对策。同时,深层次展现玉米引领性新品种。优良品种既是农业科技的核心载体,又是种业企业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决定着我国种业能否做大做强。为全面展现顶尖育种成果,立体呈现企业现有育种方向,打造一个集品种展示、宣传、交流的综合协作平台,本届展会精心安排了杂交玉米品种种植展,设立了占地456亩的室外品种种植展区,集中展示157家企业522个玉米新品种,涉及青贮玉米、鲜食玉米、机收玉米等多种全新品种,此外,还设有国审品种、山东省审品种、国审生产试验、山东省审生产试验、联合体生产试验、联合体区试等共324个玉米品种(组合)的试验展示,供种业各界人士莅临现场观摩。

  目前筹备工作基本就绪,本届展会设室内展区面积20000平方米,其中特色展位86个,标准展位286个。从目前情况看,参展企业近300家,有玉米、小麦、大豆、谷子、马铃薯、蔬菜等种子企业,也有肥料经营企业。这些种业企业多数是影响力较大的骨干企业、育繁推一体化企业、信用评价3A级企业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大型企业。预计展示的种子科研、生产、加工及检验检测、种子包衣等相关行业的新产品新成果2000多种(项),参会企业1000多家,观展人数达5万人次。

  初步统计,此次到会参展和交易的水稻、玉米、棉花、油菜及蔬菜等各类农作物新品种1000多个,各种优良农产品、新型农业机械、检验设备、种衣剂、农药、加工设备、防伪包装、植物生产调节剂等新技术(设备)达350种(项),可签订的意向性购销合同、协议及品种转让、新技术交易等上百项,预计交易额将达10亿元。(记者 孔冠军)

  • 济南趵突泉再现“云雾润蒸”奇观
  • 四年前通车的山东省首条“绿色公路示范高速”,现喜获“李春奖”!
  • 泰山雾凇与白雪相辉映
  • 济南九如山浪漫冰瀑布引游人
  • 山东荣成迎来大范围降雪天气
  • 山东青岛:瑞雪纷纷伴鸥飞
  • 动物园里下雪啦!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