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发现9000年前炭化小豆遗存 为“小豆多地起源”提供考古数据
2025-10-15 17:51:09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央视新闻客户端编辑:李炜责编:李炜

  近日,山东大学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安徽大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俄勒冈大学、冈山理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国际团队,在山东淄博后李文化小高遗址发现了距今约9000年的炭化小豆遗存(直接测年结果为8985-8645 cal.BP 与 8032-7939 cal.BP),比此前中国境内发现的炭化小豆提早了4000年(比有直接测年数据的炭化小豆提前了6000年)。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PNAS)。

山东发现9000年前炭化小豆遗存 为“小豆多地起源”提供考古数据

小高遗址出土的炭化植物种子(A)黍(B)粟(C)狗尾草(D)藜(E)胡枝子(F)小豆(G)大豆(H)水稻

  考古学家如何知道一粒炭化种子的年龄?

  答案是“碳-14测年法”。自然界中的碳元素有一种特殊的“时钟”——碳-14同位素,它会以固定的速率衰变。通过测量考古标本中剩余的碳-14含量,研究人员就能像侦探一样,精准地推算出它停止生命活动的年代。山大考古合作团队就是通过植物考古和碳-14测年研究方法发现并测算出了小高遗址炭化小豆遗存的年龄。

山东发现9000年前炭化小豆遗存 为“小豆多地起源”提供考古数据

考古出土炭化小豆与现代小豆样品

  此次考古研究还有哪些成果?

  本次考古发现将“粟类+豆类”为主的旱作体系向前追溯至九千年前。在小高遗址,小豆与大豆、小米(粟)、黄米(黍)等作物在日常生活遗迹中共出。这表明,虽然当时农业技术刚刚起步,但黄河流域的居民已经聪明地采用了“谷物+豆类”的饮食组合。而这种“粟类+豆类”的作物组合延续数千年,深刻影响了黄河流域的定居社会与文明起源进程。

  研究成果对小豆单一起源说提出反思。小豆是东亚饮食文化中的核心豆类,但它的身世一直是个谜。此前,有基因学研究认为,小豆很可能是在日本被首先驯化的。然而,这次在淄博发现的9000年前的小豆,有力地证明了:中国黄河流域的先民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也开始了对小豆的独立驯化。这为小豆多地起源视角提供了更多考古数据。

  研究成果揭示出小豆的驯化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通过综合分析东亚地区140多个遗址的数据,研究团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日本和韩国地区的小豆,其尺寸“变大”的时间点比中国黄河流域的更早。这可能是由于当时以狩猎采集为生的人群(如日本绳文人)更喜欢富含淀粉的食物,因而更早选育出个头大的小豆;而黄河流域的农业人群可能更看重豆子的蛋白质含量。这表明,小豆在东亚的驯化,并非从一个中心扩散开来,而是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多中心、平行发展的结果。(总台记者 柴安东 李秉禅)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