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半,60岁的翟妮妮准时来到济宁市鱼台县王庙镇炳灵村秋葵分拣中心。她利落地戴上手套,将一根根翠绿鲜嫩的秋葵按尺寸分装进泡沫箱。“一天能挣70块钱,给孙子买文具、添新衣,都从这儿出哩!”她笑呵呵地说。

工人们将刚采摘的秋葵分拣成装 摄影 赵诗影
像翟妮妮这样在基地务工的留守老人不在少数,秋葵种植不仅让土地生金,更给村里闲置劳动力带来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
济宁市鱼台县王庙镇炳灵村种植秋葵要从村支书黄小五的一次考察说起。2022年,黄小五在鱼台县罗屯镇考察交流时,发现秋葵经济效益显著,便带领村两委摸索起这个新产业。“传统农作物收益较低,村民增收困难,想要致富,我们必须找到新路子。”黄小五回忆道。
三年来,在黄小五书记的带领下,炳灵村不仅建起了冷库、打通了销售渠道,探索出“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种植面积也扩展到100余亩,参与农户达50户,年产量超60万斤,年产值约150万元。“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让村民吃下“定心丸”——合作社提供种子、技术指导,签订回收合同,村民只管种植采摘,再也不用愁销路。

秋葵植株郁郁葱葱,长势喜人 摄影 赵诗影
“一亩秋葵纯利润能有6000元,相当于种5亩玉米的收益!”炳灵村种植户徐红伟算起账来满脸笑意。今年他种了8亩秋葵,使用合作社统一提供的种子、科学的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让他的亩产比普通种植增收2000斤,按合作社要求采收8-12厘米的秋葵,当天采当天交售,价格稳定有保障。
王庙镇立足本地土壤与气候条件优势,将特色种植作为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以炳灵村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村庄,推动秋葵种植产业规模化发展,截至目前,全镇种植秋葵面积达到180余亩。

农户将采摘上来的秋葵装车 摄影 张成娥
秋葵种植的稳步发展,使其在鱼台县广袤的土地上慢慢扩散。在鱼台县李阁镇张平村,这个此前仅有零星农户试种秋葵的村庄,今年一口气种下200亩秋葵,这源于镇上“一村一品”政策的引导,也得益于村支书张宝财的精准判断:“我们调研发现,秋葵市场需求大、价格稳定,且村里沙壤土地排水性好,特别适合秋葵生长。”为了推动项目落地,张平村统一流转土地成立合作社,邀请农技专家培训,还提前与收购企业签订保底收购协议,打消了农户“怕赔本”的顾虑。
如今,张平村秋葵亩产达6000斤,按每斤2-4元的地头价计算,总收入可达200万元以上,远超传统作物收益。当前,鱼台县李阁镇正以“一村一品”为抓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形成张平秋葵、文集甜瓜、柳店西瓜等特色产业集群,下一步计划建设加工车间、拓展电商渠道,推动“一村一品”向“多村一业”融合升级。
从几户试种到百亩连片,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从鲜品销售到产业链延伸,鱼台县的秋葵产业不仅让土地产出效益大幅提升,更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种地能致富”的心愿。(文 张成娥 李志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