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山东频道消息(记者 郭富莹):7月30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以下简称“起步区”)举行“加速冲刺五年成形”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数字城市部专场。会上,数字城市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了起步区在智慧城市建设与政务服务、营商环境提升等方面工作情况。
2025年既是济南市“项目提升年”,也是数字济南建设“全面提升年”,更是起步区实现“五年成形”目标的最后一个完整年份。起步区数字城市部按照“1+4+N”工作思路,全面推进“一网通城”建设,加快起步区全域数字化转型,助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的现代化新城区。
智慧城市建设拔节生长
以数字平台赋能打造全覆盖的智慧治理体系,起步区积极推进城市大脑体系建设,着力构建“区—街—社区—网格”两级平台四级应用的智慧治理架构。
打造全流程智慧监管闭环,起步区整合汇集19000路物联网资源,依照“标签森林”管理体系,构建涵盖工地施工监管、非机动车乱停放等12类特色管理专题;以水库、河道、大型公共建筑为重点监测点,采用“人防+技防”与“高低点监控”相融合的模式,智能分析160处重点水域及320个火灾监控点的视频资源,实现AI感知即时通知、高效处理的闭环流程。
同时,起步区高水平推进“智慧建设”平台上线运行,构建“一项目一档”数字化管理模式,设立储备、在建、投后三大项目库,完成起步区93个储备项目、211个在建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以“车路云一体化”试点项目为突破口,起步区系统推进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融合发展。起步区率先出台济南市首个功能型无人车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办法,为智慧物流、智慧环卫等场景落地提供制度保障;搭建城市级车路云控基础平台和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监管平台,促进车、路、云互联互通,实现城市动、静态数据的融合通用。
此外,起步区借助数字转型重塑治理流程与服务模式,增强群众服务实效与获得感。起步区推动社区智能化改造升级,搭建起步区统一的智慧社区管理平台,开发“随手拍市民参与平台”“邻里积分社区共治系统”等43项智慧应用;构建“AI+政务”智能服务生态体系,打造黄小政智能政务服务平台,集成政策法规、证照信息等数据库,实现智能咨询、精准导办、个性推送三大智能化服务场景。
政务服务与营商环境双提升
审批改革实现新突破,起步区构建“1+15+N”政务服务网络,拓展15个社会化服务网点,扎实推进“一件事”落地见效;完成济南市首例合伙企业直接转型为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登记业务,将“注销—新设”两件事转换为“变更”一件事;首创“转型预诊”服务机制,为济南市优化营商环境再添生动范例。
起步区加入“黄河流域通办联盟”“跨省通办朋友圈”等协作平台,打造涵盖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7个市(地级市、自治州、盟、国家级新区)、177个县(县级市、区)通办服务圈,自实行跨域通办以来,已累计服务企业及群众超3000余人次。
同时,起步区打造政务服务“云大厅”,依托远程视频帮办窗口,创新性探索高频事项跨区域“云办理”,高效实现区街两级42项服务事项线上联办;高标准规划建设“爱山东”起步区分厅,从办事主体视角出发优化平台界面,聚焦高频需求,集成优化企业开办、税务申报、社保缴纳、政策兑现等“全链条”功能模块,以“数据跑”代替“群众跑”。
此外,在营商环境方面,起步区开展山东省首批惠企政策“直达快享”试点工作;围绕企业需求,做深企业增值服务,推出“风起青蘋 润企华章”主题服务臻品行动;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社会监督”的全方位监测体系,做实营商环境监管,设立10个重点营商环境监测点,形成问题“发现—交办—整改”闭环机制,为优化营商环境“把脉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