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日世株式会社、日本果实工业株式会社客商走进山东省潍坊安丘市石埠子镇的草莓大棚。大棚内,智能雾化系统正为草莓苗喷洒水雾,高架穴盘上的种苗整齐排列。这场跨国考察,为百年“草莓之乡”的转型升级添上了生动注脚。
日本客商走进石埠子镇的草莓大棚 供图 安丘市委宣传部
石埠子镇的草莓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1937年,而今,祖祖辈辈经营的草莓地正焕发新活力。
在草莓种植大户李伟的温室大棚中,手机支架稳稳架起,成为了一方 “新农具”,他在自家大棚里直播展示刚摘下的草莓。李伟介绍,仅春节两天就卖出1000多单草莓,销售额突破16万元,平均一个能卖到5块钱。优质优价背后,是传统种植业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高架穴盘育苗技术让种苗存活率从70%跃升至95%,产量提升30%以上。智能温控系统替代了老式草帘保温,22个新品种在实验室与田间接力迭代。
技术革新带来的不仅是产量提升,更打开了产业升级的想象空间。老把式们迎来了“智囊团”,山东农业大学等10余家科研机构在地头建起科技小院,清华大学、耶鲁大学的专家团队常驻指导,转型的涟漪正在产业链上层层扩散。曾经论斤卖的草莓,如今变身成果汁、果酱进驻盒马鲜生,身价翻了三番;“五统一”管理模式让零散种植变成标准化车间;百年历史的公冶长书院旁,游客边摘草莓边学育苗技术,老果园成了研学基地。从田间到餐桌,从农产品到文化载体,一颗草莓的价值正在被重新定义。
如今在石埠子镇,300多名新农人为农业装上科技引擎,他们中有返乡大学生创办的家庭农场,有村党组织书记领办的合作社。石埠子镇走了百年的草莓产业链,正通过技术革新和产业融合重获新生,去年石埠子镇草莓产值同比增长35%。(文 郑晖 武玉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