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春运进行时丨山东:当“非遗”遇上春运 感受“非遗中国年”
央广网济南1月20日消息 2024年12月4日晚,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申遗后的首个春节,2025年1月19日,在荣成至北京南的高铁动车上,一场具有浓郁山东特色的春节文化集市在车厢里上演,山东非遗、山东手造、铁路优秀文创产品登上列车,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为旅客们的归家之路增添了别样的文化韵味。
潍县布玩具(央广网记者 唐磊 摄)
从栩栩如生的黄县面塑,到活灵活现的潍县布玩具;从憨态可掬的聂家庄泥塑,到绚丽多彩的杨家埠木版年画,旅客们仿佛置身于一座移动的“非遗博物馆”,尽情领略山东非遗的独特魅力。“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大家在享受高铁舒适便捷的同时,近距离接触、了解非遗技艺,感受齐鲁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让非遗借着春运的热潮,走进千家万户。”G1088次列车长张镇兰告诉记者。
潍坊聂家庄泥塑(央广网记者 唐磊 摄)
潍坊聂家庄泥塑(央广网记者 唐磊 摄)
除了各具特色的非遗展台,由工作人员扮演的“夏雨荷”带领乘客进行了紧张有趣的答题环节。多道涵盖春节习俗、非遗知识、地方特色的题目,激发了旅客们的参与热情。“这种互动形式非常好,不仅能让孩子学习到传统文化知识,还收获了礼物,旅途更加有趣了。”一位旅客说。
国铁济南局青岛客运段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为旅客们提供一个近距离接触和体验非遗的平台,让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高铁列车穿越山海,走向全国,被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央广网记者 唐磊)
旅客体验非遗项目(央广网记者 唐磊 摄)
汉家老苗手工织布(央广网记者 唐磊 摄)
吕剧《马大宝喝醉了酒》(央广网记者 唐磊 摄)
东路大鼓《丁秀英盼夫》(央广网记者 唐磊 摄)
外国游客体验非遗项目(央广网记者 唐磊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