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乡村 产业振兴】山东莱州:做强海洋种业 激活乡村振兴“芯”动力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4-11-26 16:12:11

  近日,2024年山东省数字乡村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在烟台举办。莱州市海洋种业创新发展示范区作为此次会议的亮点展示区域,向与会嘉宾展示了其在数字乡村建设领域的丰硕成果。此次会议上,莱州市不仅展示了数字技术在乡村治理、农业发展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更引领了一场海洋种业的创新革命,为传统渔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芯”动力。

【齐鲁乡村 产业振兴】山东莱州:做强海洋种业 激活乡村振兴“芯”动力

“蓝钻一号”大型生态围栏养殖网箱 供图 莱州市委宣传部

  数字引领,打造渔业产业升级新引擎

  莱州市海洋种业创新发展示范区位于金城镇埠西村,建有国内一流的工厂化育养车间,水体容量达到30万立方米,规划中的60余座数字型工厂化育养车间更是将智能化、生态化水平推向了新的高度。这些车间内部配备了自主研发的新型PE/PP养殖池以及一系列先进的养殖设备,使得繁养基地的规模化、智能化、生态化水平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项目惠及17个村庄、212家养殖户、6500多户村民。仅村集体和村民海域、土地流转收入就达到了0.7亿元,为乡村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同时,村办劳务服务公司的成立更是吸纳了周边3000多名村民就业,人均增收1万余元,成为激活村庄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有力举措。

  绿色发展,构建生态渔业新模式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莱州市海洋种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始终坚守绿色发展的理念。通过创新废弃能源再利用、养殖模式双循环和底播养殖规模化等措施,示范区不仅实现了节水节能达90%以上的显著成效,还大幅减少了废水废气的排放,养殖周期也缩短了20%以上。

  示范区利用华电尾废热能及蒸汽作为清洁能源,自主研发设计的循环水系统,为园区企业以及40家育苗场提供了热力保障。同时,推行循环水养殖模式与大型生态围栏养殖模式相结合,打造了“陆海接力”养殖新模式。此外,规模化实施人工鱼礁建设,创新开展贝类底播养殖,拟示范养殖牡蛎和杂交扇贝40万亩,为海域生境修复和渔业资源恢复做出了积极贡献。

  人才集聚,赋能渔业高质量发展

  莱州市海洋种业创新发展示范区通过引进权威专家团队、开展高校产教融合和本土人才培育等措施,全力打造集聚海洋种业高端科技人才和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

  示范区已引进多个专家团队,打造了中国最大的石斑鱼种质库和苗种输出基地、中国北方最大的贝类繁育基地。年输出石斑鱼苗种2000万尾,占全国石斑鱼苗种总数的20%;年繁育扇贝、牡蛎3900亿粒,占全国苗种总数的70%。同时,与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所等20余所高校开展科研项目建设,培育出三倍体牡蛎新品种“前沿1号”等7个国审水产新品种,建立科研平台9处,获得专利105个。

  此外,示范区还注重本土人才的培育。通过开展“选种技巧班”“新媒体操作课”等技术培训,精心培育本地“土专家”,推广贝类机械化养殖设施技术,实现北方扇贝养殖的迭代升级。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本地渔民的技术水平,也为海洋强省建设贡献了莱州力量。

  莱州市海洋种业创新发展示范区的成功实践,不仅为现代渔业的发展提供了新路径和新模式,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示范区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人才引领的理念,推动海洋种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乡村产业振兴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文 刘向东 薛缙 鞠永奎)

编辑:郭富莹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