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三区联动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记者 张海峰 通讯员 马志勇 报道 德州市体育公园俯瞰图。
初冬时节,站在德州城区岔河桥边,凭栏远眺,锦绣川风景如画,两岸楼宇错落,东方红路车流如梭。
1994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德州地区和县级德州市,设立地级德州市。三十年正青春,德州风华正茂。
立体路网内通外联,公园绿地花团锦簇,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服务功能逐步提升……三十年来,德州在开放中跨越、在创新中发展、在改革中蝶变,城区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30年前的德州大部分建筑和基础设施集中在老城区中部。有市民回忆:“那时候,北园小区还是庄稼地,青年路以北都被称作郊区,过了马家海子往南到了新湖,就算城中心了。”
撤地设市后,德州的城市建设持续发展完善,从新湖风景区、中心广场到艺术中心,一个个地标讲述着城市生长的故事。
作为全国为数极少主城区毗邻省界的地级市,德州城区扩张有其特点。1998年,国家级开发区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城市的发展框架开始向东不断延伸,跨越岔河、减河向东发展,“两河四岸”逐渐变成“三河六岸”。
在交通方面,新建、改造了长河大道、广川大道、晶华大道等30多条道路以及新河大桥、东方红桥、杏园桥等5座桥梁,建成了全长49公里的城区外环高速路,改变了过去“断头路、路面狭窄、出入口不畅、道路标准低”的状况。
城市经济也迎来蓬勃发展。一批大型零售商店陆续兴起,德州市累计建设5万平方米以上购物中心数量达12个、市级以上商业步行街18条、一刻钟便民生活圈25个。这期间,越来越多的市民通过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搬上了新楼房。
锦绣川风景区、长河公园、减河湿地等一个个景区和公园建成,一座座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德州市体育公园、博物馆、大剧院等一批新的标志性工程相继建成,德州市文化科技中心和德之韵运河博物馆群等“新地标”建设进展顺利,小公园、小绿地、小停车场、小市场星罗棋布,城市形象品位不断提升,群众生活更加方便。
为破解德州市辖区面积小、人口少,中心城区的发展综合竞争力不足问题,德州再次拓展城区发展空间,2014年10月,陵城区撤县设区,德州向着“一核一轴,双翼多点”演进。
从规划建设河东新城、高铁新区,直至2022年12月,依托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组建成立的德州天衢新区揭牌。岔河以东已逐渐成为德州人口聚集、产业发展的新高地。天衢新区从小到大成长为德州产业升级、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更成为德州贯彻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的新高地。
至此,德州城区发展空间布局区域基本稳定,德城区、天衢新区和陵城区三区联动发展,做强中心城区的格局基本形成。德城区加快城市更新,形成行政文化、商贸物流和生活服务的中心区域。天衢新区打造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鲁北智慧活力新城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的功能定位。推动陵城区转型升级,实现德陵一体化均衡发展,打造德州历史文化底蕴集中展示地、新型工业集聚区。德州还实施“两河牵手”工程,规划城区水系连通,“五湖四海兴安德、四水三廊润州城”,谱写“大德之州,好运之河”的时代新篇。德州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1995年的28平方公里扩大至如今的16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由12.4万人发展到了如今的150余万人。(大众日报记者 徐付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