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济宁18个项目获2023年度省科技奖励,首次摘得特等奖,获奖数量、等级均创历史新高——以高能级平台建设驱动科技创新
编者按:坚持守正创新,是改革的本质要求,也是用完善的制度防范化解风险、有效应对挑战的必由之路。为发掘改革典型,探寻有助于点燃体制机制改革“火花”的创新之举,《济宁新闻》特开设“创新有为·改革进行时”栏目,鼓励动真格、敢碰硬的“闯”字精神;激发抓问题、善思考的“创”字劲头;发扬务实效、善作为的“干”字作风,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基层开展各项工作的强大思想指引和强大实践推力。
日前,山东省政府发布《关于2023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由济宁市企业、院校等牵头、参与的18个科技项目入围,获奖数量、等级均创历史最高。其中,兖矿能源集团“深部厚煤层智能开采关键技术与高端装备研发应用”项目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这也是济宁历史上首次获得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诸多荣誉加身、科技创新屡获突破,济宁究竟做对了哪些事?或许可以先从特等奖得主身上找到些许答案。
在陕西省榆林市,兖矿能源金鸡滩煤矿由于采用了先进的8.2米超大采高综采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完成了深部厚煤层数智开采实践,开采效率提升83%,资源回收率提高20%以上。“随着煤炭开采深度的逐渐延伸,深部资源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煤炭资源。可受到开采技术限制,很多8-10米的厚煤层长期以来只能采用分层或掏心开采,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不利于国家能源保供,新技术的问世,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谈到这一新技术对煤炭生产的变革性改变,煤炭开采技术与装备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法直言,要跨越式提升生产力,科技创新仍是必由之路。如今,这项技术已支持兖矿能源建成12处智能化煤矿、112个智能采煤工作面。
关键技术的突破,离不开高能级平台的建设,以及地方科创体系的强劲支撑。按照企业是创新主体的定位认知,济宁市科技局一直致力于围绕高能级平台建设开展科技体制改革:一方面坚持以区域主导产业发展为方向,鼓励企业与科研实力强、技术成果密集、人才资源丰富的高校院所,合作建立技术研发平台、产业服务平台、人才引进平台等创新平台;另一方面,启动实施创新平台全覆盖行动,围绕夯实企业创新阵地、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布局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支撑和引领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平台。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兖矿能源全国重点实验室、太阳纸业生物基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应运而生。
“我们这次获得一等奖的‘基于造纸平台的农林纤维资源绿色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开展了基于造纸过程的纤维原料各组分清洁分离利用、微纳米纤维素制备技术、木质素高值化利用、半纤维素提取利用等关键技术研发,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体系。”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张伟表示,建好高能级创新平台,有助于汇聚解决关键性产业难题的人才和项目,在研发团队的联合攻关下,新技术的使用不仅延长了公司产业链,更有力地提升了企业的绿色生产水平。
平台落地了、攻关启动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保持其活性、激发创新平台投身科研成果转化的原动力。对此,济宁市科技局在推行“单位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市级创新平台绩效评价,先后印发《济宁市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济宁市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基地备案管理办法》等,规范了平台的建设、运营和考评。以市级重点实验室的考评为例,评估结果优秀的实验室可获得后补助资金支持,优先推荐申报省重点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为不合格的实验室则要限期进行整改……日渐完善的创新平台建设、运营标准和考评、进出机制,都在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
“我们正尝试以高能级平台体系建设为改革切口,持续优化科研项目申报、科技金融、科技人才、知识产权等科技服务能力,推动企业依托平台汇人才、聚资源、强技术,进而凝聚起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的新质生产力。”济宁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昌表示,下一步,济宁科技局将以更全方位的改革推动创新平台加速技术攻关、引进项目、孵化企业、培育产业,推动创新链“好技术”加快成为产业链“新应用”。
今年以来,济宁市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超60家,创新平台集聚一流人才、突破技术难题、引领产业创新的作用愈发凸显。(大众日报记者 孟一 通讯员 张梦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