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枣庄首座“光储充检”智慧驿站并网投运,这一项目是欣旺达智慧能源与当地合作建设的成果,标志着欣旺达开始在枣庄布局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与其他充电站不同,智慧驿站通过光伏发电,年产电能36000度。其中,液冷超充设备功率最高可达480千瓦,充电效率是普通快充的8—10倍,可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认为,智慧驿站不仅提升了充电设施的智能化水平和便捷性,还推动了新能源技术的创新和进步,为传统能源城市转型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思路。
作为传统的能源基地,枣庄因煤而立、因煤而兴。从“百年煤城”到“中国北方锂电之都”,再到如今着力打造的“中国新能源电池名城”,枣庄在转型升级中超前布局快充电池、氢燃料电池、钙钛矿电池等行业新赛道,完善产业链条,加大出口力度,走向产业最前沿。
既有参天大树,又有灌木小草
早在2003年,枣庄便已开始探索锂电池产业,是全国起步较早的城市之一,涌现出以海特电子为代表的一批锂电生产企业。
“枣庄布局锂电产业思路清晰。以智能制造、绿色低碳、创新驱动为支点撬动本地骨干锂电企业持续滚动发展,产业链条不断延伸,配套企业纷至沓来,形成了既有参天大树,又有灌木小草的良好产业生态。”枣庄市能源局锂电工作负责人说。
在吉利欣旺达动力电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欣旺达”)生产车间内,伴随着自动化生产设备开足马力、高效运转,全新产品BEV173Ah锂电池不断下线,将装载于沃尔沃、极氪等高端车型。
“项目填补了枣庄混合动力电池领域的空白。”枣庄高新区经济发展局资深主管梁琪说。吉利欣旺达充分整合吉利集团整车制造优势与欣旺达动力电池制造优势,可共享双方供应链资源,带动相关配套供应商、生产商进驻枣庄,构筑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生态。在吉利欣旺达项目的带动下,又有8个产业链上的企业落户枣庄。
突出链式思维,努力完善新兴产业链条、健全产业体系,形成配套优势、集群优势,这正是枣庄锂电产业发展的“作战图”。2021年以来,枣庄突出锂电新能源产业首位度,招引了吉利欣旺达、科达利等一批锂电企业、项目。
截至2023年,枣庄锂电企业达到120家,实现正极材料产能15万吨、负极材料4万吨、隔膜16亿平方米、电解液13万吨、电芯27.6GWh、拆解0.4万吨。
新能源电池赛道上,既拼眼光也比力度
去年9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电池工业协会与枣庄市政府在2023枣庄国际锂电产业展览会开幕式上签署了《“中国新能源电池名城”培育命名合作协议》。“枣庄围绕锂电产业下了很大功夫,产业布局、上下游配套逐步完善,基本形成产业集群。”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理事长刘宝生说。
城市在转型过程中,不能“什么热门就投什么”或毫无重点地“撒胡椒面”。任何产业,都是在城市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产业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在新能源电池赛道上,比拼的不仅是战略和眼光,更是速度和力度。
连日来,在协氢新能源枣庄生产基地,四组机器人完成整套小型燃料电池的裁切、点胶、装堆、检测等流程。协氢(枣庄)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兵通过空冷堆装堆线可视化平台查看生产实时状态,一件件小型氢燃料电池产品正在下线。
近日,协氢新能源枣庄生产基地首批第四代氢燃料电池订单正式出货,发往各地客户。“在氢能领域,燃料电池技术一直是备受关注和期待的重点,它在推动清洁能源转型、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氢能专业委员会主席蒋利军表示,枣庄协氢睿创2.0智能生产基地的投产,标志着小型燃料电池领域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枣庄是协氢新能源在全国布局的四个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枣庄抢抓新能源发展风口,集中资源倾力培植产业集群。“落户这里,正是看中了枣庄新能源产业发展强劲的势头,以及当地的决心和力度。”韩兵说,公司计划在枣庄规划建设更大的生产厂房,不断推动氢动两轮车、氢动无人机等的商业化。
高端定制化产品走俏海外市场
当前,“新三样”成为外贸领域的热词,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释放外贸增长新动能。而枣庄新能源产业也借着这股浪潮远洋出海,走俏海外市场。
山东精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精工电子”)在枣庄深耕锂电新能源产业十余年,作为锂电产业龙头企业,国外高尔夫球车使用的锂电池八成以上来自这里。近年来,企业专注于锂电池储能应用领域,不断为终端客户开发各种高端定制化产品。在俄罗斯、欧盟,销售的新车必须配备紧急呼叫系统来减少事故伤亡,这也成为未来汽车行业的新趋势。去年推出专用的锂电池新产品后,精工电子的年供货量超过了200万套。
去年7月,精工电子获得山东省锂电行业首张产品碳足迹证书,成为枣庄锂电产业开拓海外市场的新里程碑。
据了解,2023年枣庄锂电产业收入同比增长95.8%,其中锂电池出口6.28亿元,占全省锂电池出口的13.2%,出口市场扩大到美国、欧盟、澳大利亚等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众日报记者 孟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