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6+3”现代产业集群营业收入突破2800亿元 枣庄:激扬转型振兴态势
台儿庄古城
枣庄锂电生产车间
运河之水,潮奔浪流;抱犊山下,蓬勃生机。
过去一年来,枣庄市委、市政府聚焦“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坚定实施工业倍增计划,集中精力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突破园区、育强企业,推动枣庄经济运行保持“进中提速、量质双升”的良好态势。
“数字”是努力最好的证明,也是汗水的见证。2023年1—11月枣庄市16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11项指标增幅居山东前5位,其中8项指标增幅居山东前3位,GDP增幅连续7个季度高于山东平均水平,先后获评“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等多项国家级荣誉,展现了老工业基地创新转型的强劲势头,焕发出资源型城市蝶变振兴的蓬勃生机。
火红石榴带来红火生活
2023年金秋时节,果农们忙得不亦乐乎。“石榴是我们当地的支柱产业,近几年石榴平均交易量达到了每年4万吨左右,全镇有近6000户农民从事和石榴相关的行业。”榴园镇镇长徐旭说,每年9月中旬至11月中旬是石榴交易的黄金期。
“种石榴跟养孩子一样,得精细着哩!”在果园里,果农李永水谈起他的石榴“增产经”——建大棚、套纸袋、挖排水渠、树苗间种,这样做大大提升了石榴的品质,每亩收入能达到一万多块钱。
2021年,500余粒“豫石榴”“黑美人”石榴种子随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首次尝试太空诱变育种。眼下,在资源库太空诱变育种试验园中,完成定植的石榴苗已长到1米多高。
种质资源是石榴产业的“芯片”。枣庄建成了国内唯一的石榴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近年来还不断扩大种质资源库规模,大力开展优良品种研发培育。其中,“秋艳”通过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林木良种审定。目前,“秋艳”成为峄城石榴的代表品牌和中国北方石榴产区更新换代的首选良种。
枣庄市石榴研究院研究员侯乐峰说,以往育种以资源选优为主,为此他几乎走遍了国内所有的石榴产地。“哪怕只是一个两三亩的小果园,我也要进去看看尝尝。”
石榴好吃好看,更能帮助老乡致富。前些年,万景园盆景基地的负责人张忠涛牵头和10余户从业者一起成立了峄城区万景园苗木盆景专业合作社,大家抱团发展,获取规模效益。现在合作社盆景规模已达2万盆,每年销售额达400万元左右。在他的带动下,一批年轻人加入到石榴盆栽行业,并进军电商市场。
强壮工业“筋骨”
挺起发展“脊梁”
枣庄曾因资源困局而短暂沉寂,然而百年矿山塑造的枣庄,始终坚强不屈、兴业图强。
在“强工兴产、转型突围”路上,最亮丽的一张“产业牌”要数锂电新能源产业。
随着锂电产业步入快速增长期,锂电池生产制造企业对电解液的需求成倍数增长。亿恩科天润电解液项目二期于2023年9月16日顺利投产,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13万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根据客户需求,公司将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研发成果进行产业化生产,计划今年启动10万吨(三期)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项目。”该公司总经理叶付臣说,项目达产后,年产能从3万吨扩大到23万吨。
产业园区是枣庄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强力引擎。
来到台儿庄区,或许就能看到理想园区的样子。2023年以来,台儿庄区精心谋划锂电产业园,引导锂电企业集聚发展,推动实现“产业园就是产业链、上下楼就是上下游”。
欣安创能年产1GWh锂离子电芯项目由湖南兆科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具备日产20万支锂电池和年产15万组电池包生产能力。项目通过租赁开发区闲置“立体式”厂房,推动“工业上楼”,办公、研发、生产空间垂直分区,大幅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节约用地指标30亩。该项目也是丰元锂能在台儿庄首家下游合作企业,磷酸铁锂正极材料10分钟即可送达,区内配套、链式发展效应显著。
山东启力元日产100万支高端锂离子电池项目在推动深化产业协同上也颇具亮点。目前,企业正在同丰元、天和对接合作,拟通过建设管道实现电解液“隔墙”直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原材料本地化率。
目前,枣庄锂电企业发展到120家,锂电产业营业收入增长80%以上,入选省首批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百年煤城”正在向“中国新能源电池名城”华丽蝶变。
刚刚过去的2023年,枣庄市被列为山东工业母机“1131”突破工程“三核”之一,玻璃新材料产业集群入选省特色产业集群,储能产业集群入选省未来产业集群,“匠心枣庄”文化创意和器械装备产业集群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3家企业入选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枣庄“6+3”现代产业集群营业收入突破2800亿元。
瞄准五轴机床,占领机床产业高端市场,枣庄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国际高端五轴数控机床生产基地项目是机床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威达重工总经理吕慧彬说,目前全力加快施工进度,争取今年6月份完成基建施工,10月份部分投产,项目建设完成后可年产1600台五轴加工中心。
作为机床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龙头链主企业,威达重工近几年一直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在主轴、转台、刀库、五轴铣头等关键零部件上实现了突破,运用工业互联网赋能,打造了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不断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链群化已经成为枣庄抓产业发展的统一方向和广泛共识。滕州市滕阳高端机床创联体项目,盘活闲置土地招引集聚9家机床相关企业入驻,推动实现了园内企业技术共享、设备共用、融合发展。薛城区奥瑞金绿色智能包装项目,能够为青啤产业园直供易拉罐包装,每年可节省综合物流成本500余万元。山亭区嘉富显示智能终端项目,填补了区内显示终端产业空白,为博雷顿、牛电、汉诺等企业提供配套。
“五个一”发展思路
凝聚跨越赶超共识
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枣庄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既在方向上保持定力,又在策略上与时俱进,逐步形成了“五个一”的发展思路:
锚定“一个总体目标”,即聚焦“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不动摇,推动资源型城市加速崛起;
抓牢“一条工作主线”,即坚定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突破园区、育强企业,促进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建立“一套落实机制”,即健全完善重点事项帮包服务、差异化考核监测、实绩晾晒警示机制,确保各项工作“紧在平时、干在当下、成在实处”;
创优“一组发展环境”,即以链长制为抓手创优产业环境、以“枣解决·枣满意”诉求办理平台为依托创优营商环境、以信用体系建设为先导创优社会环境、以“山水林田大会战”为保障创优生态环境、以常态化推进干部思想能力作风建设为载体创优政治环境,全面夯实高质量发展的要素基础;
保持“一种奋进状态”,即牢固树立领先争先率先意识,瞄准“增速进位、总量前移”持续发力,推动单项工作争一流、整体工作上水平。
可以说,“五个一”的发展思路来源于工作、升华于实践,是推动枣庄跨越赶超的战略引领和战术支撑,必须用心把握、长期坚持。
回眸枣庄2023年的每一步,不难发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党、重点在人、关键在干。
安排12位市级领导领衔推进32项重点改革事项和30项共性改革任务,成功争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等15个国家级试点落户枣庄……在枣庄,干部就是要带头干,冲在一线干。
“常态化推进思想能力作风建设,必须认清现实挑战,以自我革命破冰除弊。奔着问题去、盯着弱项改才能扫除顽瘴痼疾,锻造过硬队伍。”在中国共产党枣庄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枣庄市委书记张宏伟说。
过去的一年,枣庄始终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拿出近八成财力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办成了一批增进百姓福祉的实事好事。备受枣庄人民关注的济枣高铁开工建设,标志着枣庄即将跨入“双高铁”时代;校车专线正式投入运营,偏远农村学生的求学之路更加安全顺畅;运动健儿顽强拼搏,在杭州亚运会创造了三金一银的历史最好成绩;“乐业枣庄”“惠保枣庄”“文韵枣庄”等幸福画卷渐次铺展,家家户户的“小愿景”正逐步变为值得期待的“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