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沭:小柳编编织富民大产业
2023-06-08 10:15:38来源:新华社编辑:侯艳艳责编:赵银平

山东临沭:小柳编编织富民大产业_fororder_01

  6月6日,临沂金柳工艺品有限公司员工在搬运柳编产品。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的柳编技艺有近1400年历史,2021年临沭柳编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临沭县大力发展柳编产业,逐步形成了完善的杞柳种植、编织加工、产品研发、出口销售产业链。目前全县有柳编工艺品企业400余家,近十万人参与柳编产业,2022年实现产值40亿元。

  新华社记者 朱峥 摄

山东临沭:小柳编编织富民大产业_fororder_02

  6月6日,临沭县青云镇居民在加工制作柳编产品。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的柳编技艺有近1400年历史,2021年临沭柳编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临沭县大力发展柳编产业,逐步形成了完善的杞柳种植、编织加工、产品研发、出口销售产业链。目前全县有柳编工艺品企业400余家,近十万人参与柳编产业,2022年实现产值40亿元。

  新华社记者 朱峥 摄

山东临沭:小柳编编织富民大产业_fororder_03

  6月6日,临沂金柳工艺品有限公司员工在电商平台销售柳编产品。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的柳编技艺有近1400年历史,2021年临沭柳编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临沭县大力发展柳编产业,逐步形成了完善的杞柳种植、编织加工、产品研发、出口销售产业链。目前全县有柳编工艺品企业400余家,近十万人参与柳编产业,2022年实现产值40亿元。

  新华社记者 朱峥 摄

山东临沭:小柳编编织富民大产业_fororder_04

  6月6日,临沂金柳工艺品有限公司员工在晾晒柳编产品。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的柳编技艺有近1400年历史,2021年临沭柳编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临沭县大力发展柳编产业,逐步形成了完善的杞柳种植、编织加工、产品研发、出口销售产业链。目前全县有柳编工艺品企业400余家,近十万人参与柳编产业,2022年实现产值40亿元。

  新华社记者 朱峥 摄

山东临沭:小柳编编织富民大产业_fororder_05

  6月6日,临沭县青云镇西朱崔村居民在加工点生产柳编产品。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的柳编技艺有近1400年历史,2021年临沭柳编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临沭县大力发展柳编产业,逐步形成了完善的杞柳种植、编织加工、产品研发、出口销售产业链。目前全县有柳编工艺品企业400余家,近十万人参与柳编产业,2022年实现产值40亿元。

  新华社记者 朱峥 摄

山东临沭:小柳编编织富民大产业_fororder_06

  6月6日,临沂金柳工艺品有限公司员工在晾晒柳编产品。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的柳编技艺有近1400年历史,2021年临沭柳编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临沭县大力发展柳编产业,逐步形成了完善的杞柳种植、编织加工、产品研发、出口销售产业链。目前全县有柳编工艺品企业400余家,近十万人参与柳编产业,2022年实现产值40亿元。

  新华社记者 朱峥 摄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