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山东频道消息(陈前):9月16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全面小康 奋进山东”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淄博专场,围绕“百年梦圆古齐都,全面小康新淄博”介绍有关情况。发布会上,淄博市委副书记、市长马晓磊介绍了淄博新旧动能转换工作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果。
新闻发布会现场 摄影 李炜
强化系统思维,科学谋划动能转换方向路径
淄博市立足实际、系统谋划,确定从“优存量”和“扩增量”上做文章。“优存量”,即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淄博市围绕优化技术工艺、产品体系、产品质量、产业链条、产业效益“五个优化”,启动实施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三年技改行动,研究出台了“技改贷”“零费率”担保等一揽子政策,培育引进省市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0多个,上云企业突破1万家;“扩增量”,即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壮大新动能,按照“紧盯前沿、打造生态、沿链聚合、集群发展”产业组织理念,深入实施新材料、智能装备、新医药、电子信息“四强” 产业攀登计划,着力做优做强19条重点产业链和38个“链主”企业,聚焦氢能利用、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11条产业“新赛道”,积极推进50个新经济发展示范项目。目前,淄博市“四强”产业增加值占据了规上工业的“半壁江山”(49.7%),“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2.1%。
强化生态思维,深植厚培动能转换优质土壤
淄博市打造活跃的科教创新生态,全面推进“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创新创业孵化载体链条建设,全市建成各类科技创业孵化载体近50家,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405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年均递增30%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2.91%;深化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淄博校区、齐鲁医药学院等8所院校落户淄博大学城;建成35家院士工作站、138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198家高校院所在淄博建立研发平台。
淄博市打造完备的产业金融生态,着力打造区域性科创产业金融高地。目前,淄博市累计发起或参与新旧动能转换政府参股类基金58支、总规模达1069亿元;共有29家上市公司、31只股票在沪深港证券交易所交易,拟上市企业达到15家;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达到5142家。
强化平台思维,加力构筑动能转换强力支撑
淄博市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健全“六个一”平台招引和项目质量评估评审机制,构建全过程项目推进和服务链条,积极搭建链接全球招商网络。“十三五”以来,淄博市共引进过亿元重大招商项目1000余个,引进外来资金达到3607.6亿元;新增进出口企业1084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3.4%;出台“四强”产业人才政策20条,成立10亿元的人才创新创业股权投资基金,优质人才、项目的吸附效益愈发显著。
淄博市提升重点园区平台,持续推动国家级淄博高新区和9家省级经济开发区功能迭代。例如,淄博高新区通过产业布局调整,高标准规划建设了电子信息产业园、齐鲁智能微系统创新基地等专业园区,形成了新材料、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及金融科技、高端物流“3+2”主导产业,综合实力位列国家级高新区第43位;淄博东岳经济开发区以燃料电池膜为引领,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已形成氟、硅、膜、氢四大板块的产业集群,未来5年将打造成为千亿级专业园区。
强化法治思维,切实强化动能转换坚实保障
淄博市聚力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坚持以系统思维打造效率最高、服务最优、收费最低的政务服务环境,1012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指尖办”,截至目前,已基本建成“无证明城市”“掌上服务城市”,审批环节压减61.3%、审批时限压缩53.5%;聚力提升行政服务效能,在山东省率先开展行政指导,31家市级执法部门建立行政指导目录清单,办理行政指导事项8166项,同时,调整公布免检免扰企业957家,推进中小企业“法律服务代理”机制,为600余家企业开展法治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