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做好“加减法” 激发市场活力
2022-08-03 09:34:56来源: 大众日报编辑: 陈前责编: 赵银平

  作为重要的市场主体,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源泉,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22年以来,面对多重压力,山东各地做好“加减法”,突出帮扶企业科学施策、攻坚突破,加大市场主体纾困力度,有力有效稳住市场主体,为稳岗稳就业奠定重要基础。

  做好加法,破解企业用工难题

  位于济南高新区的亿恩新动力科技(山东)有限公司成立仅一年半,就已发展成为国内“三电”系统解决方案和智能电网储能系统的重要供应商。随着订单量迅速增加,招工难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最大问题。“我们不但需要电气设备工程师、产品验证工程师等专业人才,还需要大量的一线操作员。”该公司总经理于鹏说。

  了解到企业用工难题,高新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中心综合服务部部长甘燕娜带队来到企业,精准收集企业用工需求并及时在线上发布。“作为济南市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业集聚区,园区拥有1700余家企业,用工需求非常大。”甘燕娜介绍,他们通过在园区微信公众号开设招聘信息专栏,在企业与求职者间架起服务桥梁。

  根据省市相关政策,针对企业招工难的实情,高新区以春风行动为契机,打造“百企千岗·梦启高新”系列企业专场带岗视频,举办各类线上招聘会40场,参加活动企业80余家,提供岗位2000余个,参与人数达24340人次。

  今年以来,我省通过多种方式,打出组合拳,助企纾困稳就业。为实现企业和人才的精准对接,我省建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目录调查发布制度,探索破解就业市场供需两端信息沟通不畅难题。

  “做好加法,增加服务,相关部门要主动靠前,通过搭建企业和求职者间的供需平台,提高人岗匹配精度。”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忠路认为,同时要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增加技能人才储备,多措并举破解企业招工难题。

  减税降费,助企轻装前行

  近日,在诸城市迪瑞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一批批新式LED车灯试制下线,在行业整体下滑的情形下,公司给出了增幅50%的业绩预期。就在一周前,该公司引进的全自动LED车灯模具生产线开动,这得益于诸城市税务局的一次线上直播。

  “今年4月,我收到一条直播讲解全额留抵退税的通知,点开后发现讲得既好理解,又容易操作,正好我们之前购置的一批设备发票都留存好了,我就按步骤在电子税务局进行了申请。”公司财务负责人臧桂彬说,第二天400万元留抵退税款就打到了账上。

  “我们此前以供应商用车为主,主要配套卤素灯,如果率先闯进商用车灯LED赛道,那对公司的带动作用是巨大的。”公司研究会上一拍即合,决定使用这笔资金立即扩产上马LED灯模具,为企业添增量。

  小微企业是市场经济肌体的“毛细血管”,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潍坊,“惠苗”“助苗”“扶苗”“护苗”各项措施正在越延越广。前6个月,潍坊市共完成退税、减税、缓税、降费143亿元,有力减轻企业负担。

  今年以来,我省部署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上半年,全省落实各项退税减税降费政策为市场主体减负约1958亿元,其中留抵退税1408亿元。今年4—6月,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实施以来,全省退税1278亿元,达到去年全年退税规模的2.3倍,有力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

  主动靠前,金融辅导让中小企业融资更可得

  “虽然订单一直很充足,但受疫情影响,企业运营成本不断增加。”日前,山东汽车弹簧厂淄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泽锴对记者说起融资的难处。

  就在一筹莫展时,恒丰银行金融辅导队主动上门,与企业讨论融资方案并快速审批,落地贷款1000万元,缓解了企业资金周转难题。

  “企业金融辅导员制度,是我省在全国率先推出的一项创新举措,金融辅导员的定位也是一岗多职,是金融惠企政策的‘宣传队’,企业规范运营的‘助推器’,专业咨询服务的‘智囊团’,融资策划对接的‘联络人’,金融资源协同的‘组织员’。”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规划发展处处长刘晓东说。

  除了上门服务,金融辅导还有线上模式,集融资对接、政策服务等功能于一体,已实现与大部分市地方平台的贯通,企业数量扩容到近12万家,建立企业需求快速响应机制,采取15个工作日办结制。

  截至6月末,我省从金融机构优选6330名辅导员,组建了2110支辅导队,其中结对辅导企业42252家,累计为29496家企业促成融资8626.39亿元,还为企业解决金融咨询、股权融资、保险担保等需求。

  “不少中小企业不仅面临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而且对金融工具、金融政策不熟悉。金融辅导工作能够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燃眉之急。”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董彦岭教授认为,金融辅导队充分发挥了金融参谋和融资助手作用,精准推送金融政策、产品和服务,为诸多中小企业解了难题。(大众日报记者 王健 张鹏 王新蕾 通讯员 黄丽娟)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