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看山东|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成为东营最显著的特征
2021-10-09 17:55:14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 曹可凡责编: 赵滢溪

  国际在线山东频道报道(曹可凡):东营是一座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新兴产业城市,传统产业占比较高。近年来,东营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实现综合实力、产业升级、创新能力、基础设施四个新突破,高质量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成为东营最显著的特征。

  从实际出发,系统化、精准化、具体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开创新局面

  2021年以来,东营市坚持以解决高质量发展中的问题为导向,加强研究谋划,工作措施更加注重系统化、精准化、具体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开创新局面。

  一是开展“大诊断”。针对结构性短板指标,东营市坚持问题导向,启动高质量发展调查研究工作,开展了加快“十强”产业高质量发展、“四新”经济发展、投资结构优化等13项重点课题研究,深入摸清全市发展的家底和问题,把握全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规律,并提出针对性举措,制定11个攻坚方案,明确了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

  二是按下“快进键”。为及时准确把握全市经济运行特点和趋势,东营市委、市政府每月对经济运行进行分析研判,通过准确把脉、吃透形势,找准问题、对症下药。

  三是做实“链长制”。东营市梳理了产业链条完善、发展潜力较大的六大产业15条产业链,全面推行“链长制”,逐个产业调研会诊,研究发展路径、支持政策,分产业建立“七个一”工作体系,以“链长”协调服务和“链主”企业主导,统筹推动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推动重点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四是政企“面对面”。为更精准有效地解决企业遇到的难题,2021年,东营市建立了“政企面对面、亲清解难题”恳谈制度,每季度邀请10位左右有代表性的企业家召开一次恳谈会,共同分析企业运行情况、行业发展趋势,认真听取企业反映的困难,能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立即解决的一个月内拿出办法。此外,东营持续用好企业诉求“接诉即办”平台,努力为企业发展扫清障碍。

  五是助力“大块头”。东营“大块头”的企业较多,前30强的工业企业产值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4,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企业有23家。东营市积极引导企业走高质量发展路子,让资源要素精准配置高端项目,对这些重点项目,市级优先统筹要素指标予以保障,成立工作协调小组,超前搞好项目建设服务,和企业一起加快推动项目落地。

  六是拧紧“安全阀”。作为工业大市,东营市坚定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全力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同时,通过下沉基层,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安全隐患与属地、部门工作上的短板,并持续跟踪督导,一个行业一个行业地抓整改、补短板、强弱项,提升整体安全生产水平。

  坚持创新优先,积极探索富有东营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近年来,东营市坚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着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努力实现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增长,以创新推动具有东营特色的高质量发展。

  一是实施创新园区能力提升行动。东营市充分发挥省级以上开发区创新带动作用,按照创新引领、错位发展的思路,高标准建设“东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部—黄三角农高区”“西部—东营高新区”“北部—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四个创新型园区,构建“东南西北”创新主体格局。

  二是实施创新平台能级提升行动。东营聚焦优势产业创新需求,按照“一产业、一平台、一基金、一团队”模式,着力建设稀土催化材料、高性能氧化铝纤维、高铁装备等一批引领作用突出的高能级创新平台。

  三是实施创新企业提质扩量行动。东营民营经济实力强,骨干企业数量多。东营市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千企技改”工程,市政府设立3亿元技术改造专项资金,采取直接奖补、贷款贴息、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数字化改造,一批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2020年,东营市扶持的总投资70亿元的120个技改项目,撬动社会投资63.6亿元;2021年,推进项目52个,总投资47.9亿元。

  四是实施创新人才引进培育行动。东营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统筹推动人口总量与质量“双提升”。东营市委、市政府与中国石油大学、胜利油田策划沟通,共建东营科教园区,推动中国石油大学教科资源在东营有序布局、融合发展。2021年,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转设为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新学年共录取新生2511人;中国石油大学研究生院首批入驻研究生500余人,同步启动硕士、博士点建设及相关科研工作,并将于3年内达到1000人培养规模,届时,东营将成为山东省为数不多同时具备本、硕、博教育的市。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