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沾化:56株“庭院枣树”长成富民大产业
2021-09-19 15:07:53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 曹可凡责编: 赵滢溪

  国际在线山东频道报道(曹可凡):从最初的56株“庭院枣树”,到现在的“冬枣园林”,沾化冬枣历经了30多年的发展,在拉动农民增收致富、推动沾化经济发展中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2018年、2019年、2020年“沾化冬枣”连续三年品牌跻身全国地标产品100强,连续10年产值突破30亿元,带动枣农人均冬枣纯收入连续9年超过8000元,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优的冬枣主产区。

  56株冬枣树点燃产业燎原之火

  下洼镇是沾化冬枣的原产地和主产区,辖62个行政村,现有耕地10.3万亩,其中仅沾化冬枣种植园就占了9.8万亩。在沾化,可以说人人种冬枣,家家都和冬枣产业息息相关。

  提起与冬枣结缘,被称为“沾化冬枣之父”的于洪长讲述道,1984年,他偶然发现村民于金义家的庭院里有一棵枣树,虽在深秋,却硕果累累,果实吃起来甘甜清脆。于是,于洪长将冬枣枝嫁接到自家庭院的5棵小枣树上。

  第二年清明节过后,于洪长惊喜地发现,院子里嫁接的冬枣树有3棵吐出了新芽,“这证明冬枣是可以繁育的。”于洪长从此悉心呵护着这3棵冬枣树。每浇一次水、施一次肥、喷一次药,他都作详细记录,有时还打着手电筒在树旁蹲守一夜观察枣树生长情况。

  1993年春,沾化大面积推广冬枣,开始实行产业化发展。1994年,沾化建起了沾化县冬枣研究所,于洪长担任冬枣研究所所长,并办起年产80万脱毒冬枣成苗的高科技冬枣苗木繁育场。“吃的苦多,育的果才甜。”于洪长感慨当初创业的艰辛。

  从1984年发现沾化冬枣这一独特资源,沾化区历届党委、政府始终把沾化冬枣作为富民强区的支柱产业,接力棒一届接着一届往下传,把沾化冬枣发展成了群众的“命根子”“钱袋子”,产业产值已连续10年突破30亿元、带动枣农人均冬枣纯收入连续9年超过8000元。2020年,沾化冬枣总产量5.5亿斤,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产业产值37亿元,枣农人均收入过万元。在“2020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活动中,“沾化冬枣”品牌价值为56.11亿元,位列榜单第57位,枣类第一。

  “双增双提”工程开启沾化冬枣“二次创业”

  经过30多年的深耕发展,沾化冬枣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阶段性辉煌,又经历了产业发展在设施化、标准化、产业化等方面的现实瓶颈,冬枣产业“二次创业”重整行装再出发。

  在沾化区下洼镇“枣恋谷”田园综合体,一眼望去,棚中枣树整齐排列,郁郁葱葱,却不见枣农忙碌的身影。沾化区生源冬枣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耿涛在棚边的控制器上操作几下,棚上的自动喷雾机即刻运转起来,为枣树降下“甘霖”。“只要我在这里操作,棚里打药、浇水、施肥全部一键启动。”耿涛指着枣树说,“诱虫罐、色诱灯、粘板都上了,减少用药量,结出来的冬枣品质更好。”

  在沾化区冯家镇大流村“沾冬2号”示范园内,45亩冬枣树全部按宽行密植、划线成一要求栽植,整个示范园区实现冬枣标准化、机械化和水肥一体化生产。枣农张亦明说:“随着冬枣质量的提高,收入也逐年提升,去年‘沾冬2号’每斤价格不低于50元,供不应求,今年俺的示范园估计收入能到六七十万元。”“种枣先养树,养树用技术”已成为沾化区广大枣农种枣的一致共识。

  为谋求更高质量发展,沾化区大力推广“设施农业+‘沾冬2号’”黄金搭档模式。2021年以来,沾化区新建冬枣大棚14378亩、改良“沾冬2号”10363亩,是历年来发展大棚、改良品种最多的一年。

  一棵冬枣树从“秋”到四季的蜕变

  为彻底改变沾化冬枣产业一产打天下,二三产业链条短、产值低的突出问题,沾化区大力发展冬枣生态旅游、精深加工、设计包装等相关产业,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膨胀产业规模,真正把沾化冬枣产业打造成“接二连三”的综合产业。

  四五月份采摘冬枣芽、加工枣芽茶,6月份枣花盛开时,原汁原味的枣花蜜又抢鲜上市,一棵冬枣树给枣农们带来了四季的甜蜜收获。

  曾被随意丢弃的枣树根也成了抢手的“金疙瘩”。沾化区成立了枣木雕刻协会,开发枣木雕刻系列产品,研发枣木马扎、手杖、挂件系列枣木工艺品。目前,下洼镇已发展木雕经营企业、业户近30家,带动枣农实现木雕创业就业。

  如今,在沾化,一棵冬枣树上不仅有鲜食的冬枣,还能“种”出茶、蜂蜜、枣酵素、冬枣啤酒,当地还可以发展采摘游、盆景制作、枣木雕刻等产业,小小的冬枣树长成了富民的大产业。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