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市做好“三篇文章”促进粮食生产稳定、村级持续增收
2021-07-29 09:54:31来源: 大众日报编辑: 陈前责编: 周经韬

荣成市做好“三篇文章”促进粮食生产稳定、村级持续增收

  近年来,荣成市解决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农业边缘化等现实问题,以规模种粮为突破口,创新实践“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种粮收入保险+社会化服务”新模式,破解“人地钱”瓶颈制约,2020年全市所有行政村收入过5万元,551个、69%的行政村收入过10万元,蹚出了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新路径。

  聚焦“谁来种地”

  做活土地流转文章

  荣成是全省老龄化率最高的城市,老年人占比超过30%,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部分进城务工,打工几天就能顶种地一年,越来越多群众不愿种地、不能种地。荣成市从土地资源上创新突破,把遏制土地撂荒、推进综合利用作为首要任务。一是以政策扶持为抓手。出台《关于推动优质高效农业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暂行意见》,加大对土地流转扶持力度,特别是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流转土地3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300元,连补3年,基本涵盖地租成本,调动了经营主体土地流转积极性。2020年全市流转土地7.5万亩,今年已流转3.7万亩,年内将突破5.5万亩,为发展规模种粮打下坚实基础。二是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引领。通过集合村党支部的政治、组织优势和合作社的经济优势,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把群众不愿种、不能种的土地集中流转出来,把村内闲置劳动力集结起来,发展规模种粮等产业。2020年全市489个村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经营收入6300万元,村均收入12万元,今年将达到630家以上,占行政村总数的80%。三是以模式创新为手段。依托城西和夏庄2600亩苹果预留地、滕家中国农科院700亩科研用地,以及200多家种粮大户,试点果业龙头补位种粮、良种院所试验种粮、种粮大户扩展种粮等新模式,把各类经营主体和资源全部纳入种粮链条,形成“全要素种粮”格局,切实把种粮变成产业,年内粮食播种面积达到54万亩、产量达到21万吨,均不低于2020年。

  聚焦“怎么种好地”

  做优土地托管文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荣成地处胶东低山丘陵区,50.4%是丘陵、33.5%是山地、16.1%是平原,土壤基础地力差。近年来,荣成以实施高标准农田和土地整治项目为基础,以社会化服务托管种粮为支撑,实现粮食产量稳步增长。一是加强土壤地力提升。实施荫子镇4万亩全域土地整治项目,建成高标准农田4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55%,推动土地连片整理,优化路网布局,完善水利灌溉设施配套,推进规模化、机械化生产作业。二是培植全程托管社会化服务组织。实行“信用贷”,对信用达到3A级、服务规模达到3000亩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300万元无抵押、无担保的低息贷款。集合秸秆还田、深耕深松等涉农项目予以倾斜,培植壮大社会化服务组织12家,全程托管服务面积达到3万亩,今年将培育专业社会化服务组织4家以上、村级合作社3家以上,全程托管能力达到5万亩。三是发展菜单式多环节托管。搭建农业社会化信息服务平台,以镇街为单位,把分散的农机、农资等资源整合起来,与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种粮大户等供需对接,加快单向型、单环节耕作“拼盘”发展成多环节托管服务,实现年托管服务能力达到10万亩,推动“种上粮”向“种好粮”转变。

  聚焦“怎么保障收入”

  做好保险兜底文章

  近几年荣成连年干旱,对粮食亩产量和收入影响非常明显,通过试点推广种粮保险,兜底保障种粮最低收入,既坚定了经营主体种粮信心,又调动了规模种粮积极性。一是实行“双保险”模式。本级财政拿出240万元,对种粮主体政策性保险20%的自缴部分予以奖补,实现小麦、玉米、花生政策性保险全覆盖。在此基础上,率先全面推行纯商业性质的小麦、玉米收入保险,小麦每亩保费30元保收入750元,玉米保费31.5元保收入700元,确保种植小麦和玉米亩均收入能达到600元以上,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二是建立保险共保体机制。联合中华联合、太平洋、平安等6家保险公司,建立“1+5”保险共保体机制,按比例分摊保险业务,规避保险公司“独保”风险,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保长效机制。同时,通过“双保险”模式做大保险资金盘子,增强保险赔付能力,实现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规模种粮收入保险“应保尽保”。三是建立信用评价机制。引导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与社会化服务组织更加注重“种好粮”,把种粮保险赔付率作为种粮“好坏”的重要指标,纳入全市信用体系管理,对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规模种粮100亩以上、保险零赔付的,以及社会化服务组织全程托管面积3000亩以上,保险赔付率低于20%的,信用等级直接升为3A级,在涉农政策、项目扶持、评先选优等方面优先考虑。(王超)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