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超3000亿元融资项目 2021烟台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大会召开
2021-04-28 18:21:18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 陈前责编: 赵滢溪

  国际在线山东频道消息: 4月27日,2021烟台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大会开幕。会上,烟台推介了总融资需求3000多亿元的重点项目,烟台市政府与39家重点金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1烟台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大会现场  供图 烟台市委宣传部

  3000多亿元 烟台抛出重点项目融资需求推进金融与产业融合

  此次重点融资项目是烟台“十四五”期间推进的252个重大项目,总投资4800多亿元,总融资需求3000多亿元。这些项目涵盖了装备制造、医养健康、现代物流、现代海洋、文化旅游、高端化工、电子信息、片区开发、基础设施等诸多领域,投资大、周期长、前景好、回报高,其中一些重大项目既关系烟台长远发展,又在山东省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

  其中,2021年省重大项目、市级重点项目东方航天港重大工程(一期),项目建成后可辐射带动航天产业制造园区、航天产业配套园区、航天应用文旅园区,打造全产业链的商业航天高科技产业集群,一期工程资金需求16亿元;正在建设的一汽吉林汽车有限公司烟台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项目,达产后形成年产6万辆新能源乘用车的生产能力,资金需求20亿元。

  高新技术企业重点融资项目,烟台共推介需求项目70个,融资需求341亿元,涉及先进制造自动化、新材料、生物与新医药、新能源与节能、资源与环境等领域。重点技术改造融资,共推介40个投资过亿元融资需求项目,融资需求308亿元,涉及高端装备、高端化工、食品、纺织服装等多个行业领域。

  大会还举行了重点项目与银行机构、重点企业与投融资机构两个对接专场,面对面话合作,举行现场路演,推进金融与产业精准对接。

  牵手39家重点金融机构 烟台金融“朋友圈”再扩容

  2019年以来烟台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烟台市金融工作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谋划部署,研究出台了“1+4”金融政策体系,推出了服务企业融资“金桥”计划,即搭建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融资协同合作桥梁计划,打出了政策“组合拳”。金融总量指标实现了“三个过万亿”:2019年金融资产总额突破1万亿元,2020年迈上1.2万亿台阶;社会融资规模突破1万亿元大关,2020年增量创历史最高值;今年一季度存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各项存款增速连续两年超过10%。

  本次大会上,烟台市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山东省分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山东省分行、农业发展银行山东省分行等39家重点金融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金融机构涵盖银行、股权基金投资、融资担保、保险、会计师事务所等,烟台的金融 “朋友圈”范围更广、质量更高,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赋能蓄势。 

  政银企携手 共话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推动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广大企业同舟共济、互信互动、形成合力。烟台要实现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烟台市经济总量要突破1万亿元,都需要更高水平的金融支撑。在本次大会上,就“烟台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这一主题,与会金融界嘉宾进行了深入探讨。

  国家开发银行山东省分行行长况澜就下一步如何支持烟台地区发展,给出了三个主要方向,即充分发挥开发银行中长期贷款优势,在城市更新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有效利用“百县千亿”工程政策优势,不断加大对烟台县城公共基础设施融资支持力度;用好制造业及高科技产业专项贷款支持政策,为烟台高端制造业发展贡献开行力量。

  中国银行总行将烟台分行作为全国56家重点城市分行之一,进一步加强政策、资源倾斜,将围绕新旧动能转换、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海洋经济、新能源材料等重点领域,加强信贷资源配置,深入推进金融与产业互融互促。同时,积极对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水利、交通运输等重点项目,制定专属融资方案。目前已就8个重点项目,批复授信152.72亿元,近期将加快投放落地。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业务管委会成员、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许佳表示,中金公司将通过“投资+投行”联动模式,服务烟台优质新兴企业海内外上市融资需求,提升直接融资比例,提高股权证券化率。同时,协助山东省尤其是烟台市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落地;通过设立股权投资基金的方式,推进烟台建设区域性基金中心。

  今后,烟台市委、市政府将坚定不移地支持金融机构的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提供全方位、全过程、“保姆式”的服务,竭尽所能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一流的发展环境。(文 侯召溪)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