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以市场化逻辑“自我革新”
2021-02-24 09:58:30来源: 大众日报编辑: 陈前责编: 赵滢溪

  原标题:青岛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借鉴上海、深圳先进理念和经验 以市场化逻辑“自我革新”

  工薪族每月工资里都会扣除一笔住房公积金,但如果暂时不买房,这笔账面资产能否盘活?在2020年,青岛市充分发掘公积金缴存信息的市场价值,同19家银行合作推出个人公积金信用消费贷款业务。从此,公积金也能当信用,职工可凭借公积金缴存信息向银行申请无抵押信用消费贷款。截至目前,各银行已累计为青岛近17万名市民提供公积金消费贷款约220亿元。

  这是青岛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在“学深圳 赶深圳”和“学上海”过程中,以市场化的逻辑推进自我革新的一个小小缩影。一年来,青岛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党组认真贯彻落实青岛市委要求,将深圳、上海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做法融入到公积金各项工作当中,深化改革,持续创新,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成效,全面助力15个攻势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一年来,为推进公积金管理工作的市场化改革,青岛市推出了系列重大改革举措:采取竞争性选择方式将青岛市引进的理财公司所在的光大银行和青岛银行、青岛农商银行纳入公积金业务承办银行,在银行考核办法中增设了地方税收贡献、金融产品创新、综合工作表现等考核指标,将考核结果同公积金资金存储额度挂钩;将21项公积金业务延伸至商业银行的网点柜台、自助设备和网上银行,为群众提供多元化的便捷办事渠道;试点开展共有产权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务,将公积金贷款惠及面由此前的个人共有产权住房扩展至个人与国有企业共有产权住房,去年为试点的城阳区1930名各类人才发放共有产权住房公积金贷款8.4亿元;全国首创实行公积金增值收益支持租赁型人才住房建设,协调市财政部门从公积金上缴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补充资金中拨付专项资金,整体购买了长沙路人才小区共计312套的租赁型人才公寓,面向招才引智的高素质人才实行全市统一配租,并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标准化运营管理,计划2021年上半年投入使用……这些市场化改革举措,充分调动了商业银行等市场资源,创新了公积金的资金使用模式,为改革住房公积金制度提供了实践样本。

  政务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是衡量营商环境的重要因素。青岛市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专业政策的保障作用,在为企业降成本、扩融资、增便利方面,提供专业化服务,打造优化营商环境新样板。

  例如,海尔集团下属企业众多,各企业都有独立的住房公积金账户和密码,办理业务工作量大、差错率高,造成人力资源浪费。为此,青岛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联合海尔集团,于2020年9月创新推出政企服务直联平台,推进公积金业务系统与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源系统深度融合。企业办理21项人事业务时可自动关联完成相应的公积金业务调整,实现业务一键操作、数据一键直联、信息互联互通。平台自试运行以来,共办理公积金业务2000余笔,覆盖3万余名职工,为海尔集团旗下的200余家小微企业年均节约人工3000多小时。

  融资难,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青岛高效运用住房公积金优质数据资源搭建企业融资平台,联合建设银行持续扩展全省首创的“薪金云贷”业务规模,2020年共为青岛市60家小微企业提供信用贷款3192.6万元。此外,青岛还会同中国银行新推出“中银公积金贷”业务,不断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为壮大民营经济攻势注入了新动力。

  再造业务办理流程,增强为民服务效能,也是公积金业务自我革新的重要内容。

  在推进“一次办”方面,青岛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同11家政府部门和20家金融机构信息互联,依托“数聚赋能”推行容缺受理,精简办事材料70多件;启用市不动产登记中心金融远程服务平台“一站式”办结公积金贷款抵押撤押业务,试点推出房屋交易、税费缴纳、贷款办理的“一链式”联合办理大厅,进驻青岛市民中心并在多个区、市审批大厅设置服务窗口,为群众提供“一次办好”服务。

  在扩容“线上办”方面,青岛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新增购房提取、贷款延期等13项网办服务功能,商贷自助提取合作银行扩至20家,公共服务事项网办率达100%、秒批率达67%,远超深圳标准。目前,网办服务覆盖公积金官网、微信、支付宝、“爱山东”“青e办”多元化办事平台,为全市近7万家单位的66万多名职工提供“线上快办”服务。

  在深化“全时办”方面,青岛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在全辖提供双休日预约、工作日午间和未结事项延时服务,使用行业内首创的移动办公系统,定期前往企事业单位、销售楼盘和居民小区上门办理各类业务,实现34项服务功能7×24小时办理,为客户提供“全时可办”服务,全力助推高效青岛建设攻势。(大众日报记者 肖芳)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