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清水送人,把黄河沉沙留到聊城”!探访中国最大沉沙池位山灌区

2020-12-16 16:40:54|来源:大众网|责编:冯钰颖

  12月15日,聊城市首届网络文化节“新动能·新聊城”中央、省级媒体聊城行活动正式启动。12月16日上午,媒体行采访团来到生态宜居的东阿县,走进风景秀美的黄河位山湿地公园。在欣赏美景的同时,采访团也完成了一场“时空穿越”,领略了一场由昔日“遍地黄沙”到如今“绿水青山”的华丽蝶变。

“把清水送人,把黄河沉沙留到聊城”!探访中国最大沉沙池位山灌区

“把清水送人,把黄河沉沙留到聊城”!探访中国最大沉沙池位山灌区

  湖光山色,木栈交错。“这地方真是美翻了!”采访团中不禁发出这样的赞叹。走进东阿黄河位山湿地公园,参观人群被眼前的美景彻底吸引,大家一步一停,纷纷拿出手中的相机和手机拍照取景,恐怕错过每一个美丽的瞬间。但鲜有人知道,曾几何时,这里昔日黄沙满天,寸草不生,就像电影中的无人区。

“把清水送人,把黄河沉沙留到聊城”!探访中国最大沉沙池位山灌区

  据介绍,位山灌区是全国第五特大型灌区,设计灌溉面积540万亩,始建于1958年。半个多世纪以来,灌区引黄事业蓬勃发展,是全市农业、工业、城市生态水系、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支撑,为聊城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还承担着引黄济津、引黄入冀补淀跨区域调水的重要任务,多年来向天津、河北地区供水近200亿立方米。此灌区中的黄河水每年有近几十万吨、上百万吨泥沙堆积,导致沉沙池区土地次生沙化失调,形成风沙和区域性贫困。

  为解决“引黄必引沙”的难题,聊城市政府实施“政策性主导、社会多元化融资、产业市场化运作、突出水文化特色”的生态治理模式,确定黄河滩区(沉沙池区)为扶贫开发重点项目,重点改善沉沙池周边生态环境、发展池区湿地观光旅游,充分利用“水、林、沙”等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使昔日的沉沙池实现了从“遍地流沙”到“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的蜕变,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典型。

“把清水送人,把黄河沉沙留到聊城”!探访中国最大沉沙池位山灌区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换个视角看问题,包袱可以变财富。审时度势,聊城市委、市政府另辟蹊径解难题,将沉沙池生态改善与扶贫攻坚巧妙结合起来,彻底改变昔日引黄沉沙造成的黄土飞沙的恶劣环境,还沉沙池绿水青山,走出一条生态扶贫的新路子。

  为此,聊城市制定了位山湿地生态旅游扶贫开发规划,依托沉沙池得天独厚的湿地环境条件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带动池区群众脱贫致富。沉沙池旅游开发总规划面积3.6万亩,2016年7月份正式启动。市里有关领导多次带领聊城市有关部门和县区政府负责同志现场办公,经过多年奋战,彻底解决了沉沙池区几十年来没有解决的问题,如今旅游项目正式对外开放。

  黄河位山湿地公园建成以后,改善了池区周边百姓被沙土困扰的问题,形成了集防风固沙、护堤、文化旅游和绿化美化于一体的生态廊道,也走出了一条治理沉沙的新路径;另一方面公园的用工、维护,能有效解决当地老百姓的就业问题。

“把清水送人,把黄河沉沙留到聊城”!探访中国最大沉沙池位山灌区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政府支持我们这里,吸引了很多游客到这里游玩,带动了发展也改善了我们的生活。”目前,湿地公园游客接待中心广场、水车、栈道、码头、游船、中心岛等项目已建设完成,园区水渠、道路、停车场、绿化带等基建设施已修建完毕。

  下一步,聊城将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开发理念,做好水、林、沙三篇文章,将固沙与特色农林产业相结合,以旅游带动相关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脱贫致富,使沉沙池区内的农村建设、旅游开发、公共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融合,共同推进沉沙池区扶贫开发。

  “今后沉沙池区还将建设水上森林、九堤红河湿地、文化中心、蓬湖、月季园、观光塔等景点,逐步把池区打造成融合健康、养生、休闲、娱乐多种功能,集黄河文化、农耕文化、灌溉文化和池区原生态民俗风情于一体的综合湿地生态旅游区。”黄河位山灌区有关人员介绍说。(大众网·海报新闻见习记者 廖伟)

  • 济南趵突泉再现“云雾润蒸”奇观
  • 四年前通车的山东省首条“绿色公路示范高速”,现喜获“李春奖”!
  • 泰山雾凇与白雪相辉映
  • 济南九如山浪漫冰瀑布引游人
  • 山东荣成迎来大范围降雪天气
  • 山东青岛:瑞雪纷纷伴鸥飞
  • 动物园里下雪啦!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