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防疫措施同时鼓励游客出游 山东旅游业按下回暖“启动键”

2020-03-26 09:17:22|来源:大众网|编辑:陈梦楠 |责编:李胜兰

  气温回升,叶绿花开。随着我省疫情风险等级逐渐降低,被按下“暂停键”的文化场馆、景区、休闲农业等开始逐步恢复营业,迎来游客。

  严格防疫措施确保游客安全

  3月25日,济南市8家主要文化场馆恢复开放。上午9点,济南市图书馆迎来了第一批客人,在馆内的“智慧墙”上,实时显示到馆人次、注意事项等。开馆后一个多小时,348人次到馆。

  “老馆自习室开放了90个座位,已有将近50位读者在阅读自习。每个自习室都设有安全座椅,馆内会根据严格的标准规定读者的安全距离。工作人员随时对借阅机器、借阅区、自习区座椅等进行消杀。”济南市图书馆老馆借阅部副主任张帆说。

  预约门票、测量体温、佩戴口罩、定时消杀等是景区普遍采取的措施,多数景区还对入园人数加以控制,引导游客错峰游览,并提倡无接触式消费和服务。

  我省标志性景区——泰山景区已于3月21日恢复开门,据泰山景区管理委员会负责人介绍,最近几天,泰山景区游客人数平均每天在4000人左右。“我们做了一个测算,三分之二游客来自省内其他市,三分之一是我们泰安本地人,外省游客几乎没有。”负责人说。

  “目前景区刚恢复开园,市民对于出游信心还不是很强烈,客流较去年同期下降70%左右,但随着疫情防控的完善,周末日均客流已达到1000人以上。”同样于近日恢复运营的济南野生动物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景区特殊性,景区在动物管养方面下足功夫,由专业饲养医疗团队每日对动物健康状况进行监控,严格做好外放活动、饲料供给等日常饲养工作,结合动物饲养实际,每日使用消毒液、消毒粉、紫外线灯、高温喷枪等多种方式对动物笼舍及外活动场进行交替消毒灭菌。

  给足优惠助市场恢复活力

  为尽快吸引消费者,提振消费信心,不少景区采取了门票优惠等活动,包括将本来应该在春节期间使用的优惠券时效延长。即将于3月28日开门营业的枣庄市台儿庄古城,出台了多项优惠措施。“我们除了对全国医务工作者实行入园门票免费和内河游船船票半价政策外,延续‘冬游齐鲁’优惠政策至4月28日,这期间,原价为160元/人的门票优惠40元,为120元/人。”台儿庄古城旅游集团副总经理黄晓莉介绍。

  多地政府也出台了促进消费的相关措施,日前,我省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组织开展“第四届文化惠民消费季”“山东人游山东”“畅游齐鲁·好客山东好时节”消费促进活动,各市纷纷响应,出台相关政策。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郅良介绍,济南在今年要举办的第四届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中,计划安排2000万元左右的资金,用于文旅方面惠民消费。

  疫情将倒逼旅行社转型升级

  疫情发生以后我省紧急叫停团队旅游,目前恢复开放的景区也都不接待团队游客。因此,旅行社经历了一段艰难时期。但疫情也在为整个旅行社行业带来新变化。3月1日,山东国信国际旅行社推出了“首届国信旅游杯旅游线路创新创意设计大赛”,持续到5月底,征集市场上的创新创意的产品,一等奖奖金2万元。

  “这是我们鼓励创新的一个手段,通过大赛更近距离地触摸市场,把握市场需求。”山东国信国际旅行社董事长张晓国说,“我们判断,疫情对中国的旅游业将会带来一个大的改变,从市场的需求到出游的组织形式,包括旅游者对产品的选择,都会发生一个深刻的变化。其中也包括旅行社的经营模式,面对变化,我们需要对旅行社的产品进行改造和升级,以便在业务恢复后从同行中脱颖而出。”

  长期以来,旅行社一直存在着低价竞争、恶性竞争等现象,在张晓国看来,疫情会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进而改善旅行社的盈利模式。“我们必须要走产品创新,差异化、个性化的路子。”张晓国说。

  尽管目前来看旅游市场有所回暖,但对于一些县域规模较小的景区,情况并不乐观。记者了解到,一些景区虽然在很早就已恢复营业,但游客人数一直持续在两位数,效益并不理想。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旅游业离真正的复苏尚有一段距离,但四五月份是出门踏青的旺季,伴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加上清明假期、五一小长假的助力,近郊游、短途游会受到欢迎。尤其是出境游、跨省游还在受限制的情况下,周边游将会出现一个小高峰。

  • 济南趵突泉再现“云雾润蒸”奇观
  • 四年前通车的山东省首条“绿色公路示范高速”,现喜获“李春奖”!
  • 泰山雾凇与白雪相辉映
  • 济南九如山浪漫冰瀑布引游人
  • 山东荣成迎来大范围降雪天气
  • 山东青岛:瑞雪纷纷伴鸥飞
  • 动物园里下雪啦!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