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盐业借势新旧动能转换加快转型发展

2018-09-11 11:16:36|来源:大众网|编辑:刘征宇 |责编:

  大众网济南9月11日讯 盐业体制改革后,山东盐业集团积极调整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依靠科技进步优化调整传统产业,将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与盐业体制改革和深化国企改革紧密结合,以主动转型,闯新路,求生存,促改革。今天,第十四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采访团走进山东盐业集团,解码山东盐业集团抢抓全省全面启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历史性机遇,实现传统盐业革命性转型升级的奥秘。

山东盐业借势新旧动能转换加快转型发展

  9月11日,第十四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采访团走进山东盐业集团采访。

  在山东岱岳制盐有限公司,整洁的生产车间、自动化生产线让采访团记者赞叹不已。据山东省盐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于本杰介绍,山东岱岳制盐有限公司是省盐业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是我国北方第一家采用DCS数字控制制盐的企业,通过对生产线进行精准化数字控制,把食盐的氯化钠含量保持在99.7%以上,几乎达到了医药用盐的标准。公司120万吨/年制盐技改项目,采用国际先进的六效真空蒸发制盐工艺,在用工减少近一半的同时,产量增长近三倍。项目还配合企业自有供热中心,实现热电联产,比原有工艺节能约15%。山东岱岳制盐有限公司身为国家食盐定点生产企业,以供应放心安全食盐为己任,积极推广利用食盐电子追溯体系,确保食盐质量的可追溯性。公司产品海藻碘盐被指定为“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专用盐,还成功通过康师傅控股的供方调查,实现了企业直供,成为目前为止全国唯一一家正式通过康师傅控股供方调查的制盐企业。

山东盐业借势新旧动能转换加快转型发展

  山东省盐业集团副总经理于本杰介绍集团公司建诚信企业、作厚道鲁商,及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等有关情况。

  山东盐业集团先进的生产工艺以及对产品质量的严格要求给采访团留下了深刻印象。人民日报客户端记者在参观完岱岳制盐有限公司食盐生产线后说,食盐加工技术的高度信息化和智能化超乎自己预料,而且从随处可见的安全警示标语、对生产流程的无死角监控,感受到了整个生产过程都把食品安全摆到了突出位置。

  知名博主@真话哥直言,没想到作为传统企业的山东盐业集团能在新旧动能转换方面做的这么好。“食盐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山东盐业以供应安全放心食盐为己任,不断创新提升,树立了良好的公司品牌形象和产品知名度,值得点赞。”

山东盐业借势新旧动能转换加快转型发展

  在产品体验区,工作人员向采访团记者们演示加碘食盐与无碘食盐的检测方法。

  山东岱岳制盐有限公司充分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实现节能减排、降本增效,只是山东盐业集团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战略的一个缩影。

  山东盐业历史悠久,是中国、也是世界盐业的发源地。山东原盐产量占全国1/3,其中海盐产量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山东盐业集团历时4年开展“水盐结合及综合利用”战略研究,推动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与产业的协同发展,促使传统海盐制造业向制水、制盐及综合利用综合性产业发展,实现产业战略转型。目前盐业集团海水淡化关键技术已获重大突破,集团研发的膜分离耦合工艺处理浓海水技术,采用多种分离浓缩技术进行工艺优化,将每一滴海水的价值榨干吃净。再简单不过的海水,经过膜分离耦合工艺,生产出了淡水、盐、溴素、钾系、镁系和钙系等系列产品。该技术已通过中国轻工联合会技术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现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山东盐业借势新旧动能转换加快转型发展

  媒体行记者在山东岱岳制盐有限公司控制室采访。

  于本杰说,目前,盐业集团“5万方/日海水淡化和浓海水综合利用项目”已被列为2018年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点工程,同时申建“国家级浓海水综合利用示范工程”。争取国家海水淡化战略“水盐结合”在山东落地,实现海盐生产传统工艺变革,率先打造全国“水盐结合”产业新模式、产业跨界融合新业态,最终形成海水淡化—浓海水提溴—制盐、提钾—提镁、钙的绿色海洋生态产业链,实现从传统盐业向生态海洋经济转型,形成海水淡化、养殖、制盐、海洋化工多产业协调发展新格局。

山东盐业借势新旧动能转换加快转型发展

  山东岱岳制盐有限公司产品体验区,记者在拍摄照片。

山东盐业借势新旧动能转换加快转型发展

  媒体行记者在参观山东岱岳制盐有限公司分装中心。

  • 济南趵突泉再现“云雾润蒸”奇观
  • 四年前通车的山东省首条“绿色公路示范高速”,现喜获“李春奖”!
  • 泰山雾凇与白雪相辉映
  • 济南九如山浪漫冰瀑布引游人
  • 山东荣成迎来大范围降雪天气
  • 山东青岛:瑞雪纷纷伴鸥飞
  • 动物园里下雪啦!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