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经济呈现"四个交织" 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

2018-08-20 11:16:16|来源:大众日报|编辑:石丽敏 |责编:赵滢溪

  “当前我省仍处于深度调整期、瓶颈突破期和动能转换胶着期,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日前,山东省发改系统召开了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决策部署的视频会议,山东省发改委主任张新文作出了这样的研判。他表示,当前山东经济运行中影响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仍然较多,一些矛盾和问题新老交织,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稳中有变”是对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最新判断。从山东省来看,“变”突出表现为“四个交织”:一是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交织。全省经济仍存在下行压力,相关数据显示,投资、消费等指标有所回落,特别是国内金融严监管、地方债务严管控、房地产市场严调控、环境保护严标准,这“四个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还将延续。山东省与南方先进省份相比,企业和产品竞争力较弱,在各省加大新兴市场和国内市场开拓力度的情况下,将加剧省内企业生存压力。

  二是短期因素和长期矛盾交织。今年以来山东省工业利润的回升,主要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上游煤炭、钢铁等原材料短期供给量缩减、价格较快上涨,更多的并不是来源于企业自身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要看到,“生产旺、需求弱”的状况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特别是终端需求并不强劲,下游企业的销售利润并未明显改观。上述情况看起来是经济运行本身的问题,但实际上是一直以来积累的长期矛盾,只是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表现的更为集中和突出。比如,山东省还没有完全形成市场化主导的发展路径,一些地方仍热衷于用计划经济思维和行政化手段干预微观经济活动、主导要素资源配置,市场主体活力没有完全释放。比如,资产证券化进程明显偏慢,证券化率仅相当于广东的1/4、浙江的1/3、江苏的1/2,严重制约了要素资源跨行业跨区域自由流动。再比如,山东省民营企业大多仍沿用家族式管理模式,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现代化企业制度尚未建立,制约了企业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民企二代虽然拥有高学历,但缺乏敢闯的精神和应对复杂市场环境的能力,接不上、不愿接,导致企业家新老交替不畅。

  三是行业企业分化交织。从行业看,基础设施和房地产仍是投资拉动的主导,而制造业投资持续低迷。上半年,制造业投资下降3.9%,新增贷款仅占全部新增贷款的1.8%;其中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高新技术制造业投资下降7%。从企业看,国有企业投资、利润均有较大幅度增长,而民间投资仅增长0.6%;小微企业贷款仅占新增贷款的2.1%。民营企业对“两个不平等”“两个不稳定”反映强烈。“两个不平等”:一是进入门槛不平等。民营资本“非禁即入”的要求很难落地。二是政策待遇不平等。民营企业在用地、资金等方面很难享受与国企同等待遇。“两个不稳定”:一是市场预期不稳定。企业普遍认为市场环境有所好转,但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持币观望情绪浓厚,即使有投资,也大多集中在单纯扩大生产规模、附加值较低的一般项目。二是政策预期不稳定。比如,山东省严格实施化解过剩产能、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环保突出问题综合整治等专项行动,限产停产范围由高耗能高污染行业逐步延伸到采矿、农副食品加工、造纸等行业,政策期限、范围、程度尚不够明朗,导致上下游行业投资更加谨慎。民间投资是否活跃是经济稳定回升的重要标志。只有真正破除民间投资障碍,才能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四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失衡交织。受金融监管趋严、银根收紧、企业债务违约增多等因素影响,银行表外业务明显受限,信贷规模进一步收紧,企业债市融资难度加大,融资规模流转不到实体经济。上半年,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加3937亿元,同比少增2059亿元。一些金融机构为规避风险,采取了抽贷、限贷及延长审批放款时间等措施,加剧了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形成恶性循环。受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严格控制和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和购买服务影响,政府投资规模下降。与此同时,金融部门则反映有资金但找不到好项目。这既有实体经济转型步伐不快、项目储备不足的因素,也与金融改革创新滞后、金融服务特别是高端金融综合服务体系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关。长期以来,我国金融体系是伴随传统增长模式而发展的,面对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形势,金融体系同样面临新的挑战。

  同时,张新文也表示下半年山东省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化,有利因素正在加速集聚,新的动能蓄势待发,特别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有序落实到位,政策红利将叠加释放。

  • 济南趵突泉再现“云雾润蒸”奇观
  • 四年前通车的山东省首条“绿色公路示范高速”,现喜获“李春奖”!
  • 泰山雾凇与白雪相辉映
  • 济南九如山浪漫冰瀑布引游人
  • 山东荣成迎来大范围降雪天气
  • 山东青岛:瑞雪纷纷伴鸥飞
  • 动物园里下雪啦!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