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兴产业加速崛起 集聚发展新动能

2018-03-05 08:58:10|来源:齐鲁网|编辑:赵滢溪 |责编:陈梦楠

  《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实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新动能。山东围绕推动新兴产业快成长、上规模这一目标,做出部署,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产业为重点,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源地,培育形成新动能主体力量。

  山东:新兴产业加速崛起 集聚发展新动能

  眼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已全面展开。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华大基因北方中心实验室里,10多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测序仪,正在开展海洋生物以及人类基因测序工作。未来五年,这里将测序50万份样本,十年内完成对全球重要海洋物种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国家海洋基因库。

  山东:新兴产业加速崛起 集聚发展新动能

  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副院长刘俊年说:“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前沿的技术和科学平台在青岛,那我们落户在这儿,很快就会有大量的相应的企业希望集聚到我们的周边,我相信生命科学产业未来在山东一定会大放异彩。”

  山东:新兴产业加速崛起 集聚发展新动能

  这几年,山东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2.6%,但这样的成绩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山东传统动能的主体地位,战略性新兴产业仅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0%。

  山东:新兴产业加速崛起 集聚发展新动能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余东华说:“我们在衡量一个国民经济宏观经济发展是否是高质量发展,主要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新兴产业它的全要素生产率比较高,也就是它创新驱动成分比较大,要素驱动的成分比较小,创新驱动替代要素驱动的时候,全要素生产率的上升,这个经济发展的质量就在上升。”

  抓住重点、突出特色,山东密切跟踪国际趋势,锁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等五大新兴产业。

  山东:新兴产业加速崛起 集聚发展新动能

  山东省委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教授丁兆庆介绍说:“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这符合当今世界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发展的大的趋势,那么同时在这五个产业方面,我们山东省有良好的发展基础,有助于发挥我们的特色和优势。”

  目前,山东概算总投资4万亿的900个重大项目中,几乎全部面向“四新”。前不久,烟台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与俄罗斯最大的舰船及海洋装备综合科研机构克雷洛夫中央科学研究院签订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北极移动钻探综合体项目。这意味着在海工装备制造领域,曾经以市场换技术的中俄合作模式告一段落,我国的海工装备制造企业开始以全新的角色参与国际合作。

  山东:新兴产业加速崛起 集聚发展新动能

  “那么需求和储备合在一起,我们相信这么一个市场,百亿千亿,甚至更大的一个规模,都是可以预期的。”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滕瑶说。

  新旧动能转换,要强化科技供给,实现创新引领。山东通过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等,推动经济增长向创新驱动转换。树枝状大分子材料是一种纳米新材料,最近,威海一家企业成功研发出树枝状塑料助剂,产品刚问世,就与德国的大学达成了合作,为奔驰、宝马等汽车品牌进行轻量化材料研发和性能检测。

  山东:新兴产业加速崛起 集聚发展新动能

  威海晨源分子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武松说:“(树枝状塑料助剂)它可以降低塑料制品的加工难度,实现节能降耗,提升产品的强度,改善安全性,实现汽车的轻量化。”

  山东:新兴产业加速崛起 集聚发展新动能

  目前,山东已在高性能服务器、8挡自动变速器、骨科手术机器人等领域取得一批打破国外垄断的重大关键技术突破,部分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山东力争到2022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6%。

  山东省委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教授丁兆庆介绍说:“一个是推动我们的优势产业向优势地区集中集聚,培育山东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二是在政策方面,要为优势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向优势地区倾斜。三是要在重点项目重大工程上,要尽快形成突破,发挥在新旧动能转换方面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完)

  • 济南趵突泉再现“云雾润蒸”奇观
  • 四年前通车的山东省首条“绿色公路示范高速”,现喜获“李春奖”!
  • 泰山雾凇与白雪相辉映
  • 济南九如山浪漫冰瀑布引游人
  • 山东荣成迎来大范围降雪天气
  • 山东青岛:瑞雪纷纷伴鸥飞
  • 动物园里下雪啦!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