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又有83.2万贫困人口脱贫

2018-02-13 08:52:02|来源:大众日报|编辑:赵滢溪 |责编:陈梦楠

2017年山东又有83.2万贫困人口脱贫

    记者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今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2017年底,我省尚有贫困人口17.2万人,根据之前确定的“2016-2018年基本完成、2019年巩固提升、2020年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工作布局,今年我省将基本完成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脱贫任务。

  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张瑞东介绍,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有500多万省标以下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其中2016年实现省标以下151.2万贫困人口脱贫,2017年又有83.2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由7.2%下降到0.3%以下,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

  结合实际,我省把菏泽和临沂2个市(截至2016年底,贫困人口占全省总数的67.9%)、20个脱贫任务比较重的县(贫困人口占73.7%)、200个重点扶持乡镇(贫困人口占58.4%)、2000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贫困人口占36.2%)等“4个2”重点区域和黄河滩区作为全省的深度贫困地区。去年全省各级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9.32亿元,其中省级财政安排的22亿元重点向“4个2”倾斜,临沂和菏泽2市占65.2%,20个脱贫任务比较重的县占61.7%。此外,黄河滩区脱贫迁建涉及60万滩区群众防洪安全和安居问题,我省计划投资280亿元,采取就地就近筑村台等方式,到2020年全面完成迁建任务,给60万滩区群众稳稳的家。目前,18个村台、41个外迁安置社区开工建设。

  全省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省高度重视精神扶贫,从思想转变、技能培训、产业就业、孝善养老、移风易俗、基层组织六个方面着手,解决部分贫困户既没想法,也没办法,“等靠要”思想严重问题。去年,全省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5061期,免费培训贫困人口1.8万人。全省成立红白理事会8.6万个,建立“喜丧大院”“村民礼堂”等红白事办理场所5756个,举办新农村新生活培训班6.4万次。建立各类扶贫理事会10232个,会员62051个,其中贫困户代表19045名。

  张瑞东表示,截至2017年底,全省还有贫困人口17.2万人,数量虽然不多,但这部分人口的贫困程度更深、情况更加复杂、扶贫难度更大。从人口分布来看,14个市(除青岛、东营、威海3市)、117个县(市、区、管委)都有贫困人口,更多的集中在“4个2”重点区域。从致贫原因来看,因病致贫的占61.2%,因残致贫的占12.9%,因缺劳力致贫的占13%,因缺技术、缺资金致贫的占11.3%;从人员构成来看,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48.6%,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11.2%;身患病残的占58.3%;无劳动能力和丧失劳动能力的占72.5%。全省攻坚区、巩固区、提升区“三区并存”的格局没有变,“4个2”和黄河滩区贫困人口占大头的格局没有变,老弱病残贫困人口占大头的格局没有变。与去年相比,今年巩固提升的任务更艰巨、保障性扶贫的任务更艰巨、低保兜底的任务更艰巨。

  对此,我省将继续突出“4个2”,盯紧“黄河滩”,聚焦“沂蒙山”,锁定“老病残”,举全省之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进一步深化完善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三保障”政策,实施资产收益、农村低保、实物供给、邻里互助等保障性扶贫措施,确保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残有所助、生活有兜底。制定老弱病残特殊贫困群体精准脱贫指导意见,深入实施扶贫特惠保险,解决因病因灾致贫返贫问题。指导各地制订2018年度脱贫计划,继续与各市签订年度脱贫责任书,压实目标责任。

  此外,我省还将下大气力巩固253.1万贫困人口脱贫成果。根据国家“脱贫不脱政策”要求,对我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已脱贫仍享受政策的人口,脱贫攻坚期内继续给予帮扶,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项目,实现可持续稳固脱贫。规范有序推进资产收益扶贫,健全稳定增收长效机制。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坚持治穷、治软、治乱一起抓,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培育壮大集体经济,为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提供支撑。认真执行《精准扶贫扶贫车间》地方标准,加快推进“扶贫车间”转型升级,在完成脱贫任务后,让“扶贫车间”成为致富车间、发展车间、“三留守人员”家园。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我省将开展扶贫领域作风专项治理活动,以作风攻坚战保卫脱贫攻坚战。群众可以通过12317监督举报平台、省扶贫办官方网站公众信箱等多种方式向省扶贫办反映问题。

  • 济南趵突泉再现“云雾润蒸”奇观
  • 四年前通车的山东省首条“绿色公路示范高速”,现喜获“李春奖”!
  • 泰山雾凇与白雪相辉映
  • 济南九如山浪漫冰瀑布引游人
  • 山东荣成迎来大范围降雪天气
  • 山东青岛:瑞雪纷纷伴鸥飞
  • 动物园里下雪啦!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