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发放两万多张“多证合一”营业执照

2017-11-23 11:28:48|来源:水母网|编辑:阚金剑 |责编:赵滢溪

  原标题:烟台已发放两万多张“多证合一”营业执照

  水母网11月23日讯:商事制度改革是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先手棋”,我市商事制度改革实现重大突破。昨日,从市工商局传来消息,截止到10月底,我市各类市场主体总量达到72万户,同比增长4.1%;全市已发放多证合一营业执照21064张,目前最多实现了“31证合一”,颁发电子营业执照12张。工商便利化改革又迈出了新的步伐。

  足不出户实现“多证合一”

  “这种简政放权既提高了效率,又服务于民、便利于民,企业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去做好经营了。”近日,在海阳市民服务中心市场监管局窗口,海阳市某制衣有限公司的执照经办人李女士拿到了海阳首张“三十一证合一”营业执照。

  据悉,我市继实施市场准入登记“三证合一”、“五证合一”改革之后,从9月1日开始,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整合公安、住建、商务等11个部门的26项涉企证照事项,实现“三十一证”合一。“我们的总体思路是按照能整合的尽量整合、能简化的尽量简化、该减掉的坚决减掉的原则,大幅度缩短企业从筹备开办到进入市场的时间。”市工商局注册许可科科长车向清介绍。这种通过让信息多跑路、企业少跑腿的方式获得了企业的高度评价。

  “电子化登记已经正式实施,目前正在有序推进。”车向清介绍。如今,企业登记注册真正进入“网上申报、网上受理、网上审核”的无纸化时代,实现了纸质登记与网上登记并行。在推进简政放权方面,市工商局最近又将有限合伙企业和特殊普通合伙企业下放到县市区登记管理,进一步方便了企业。修订了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办法,进一步放宽了住所登记条件,有力释放了住所登记资源。

  小微企业获贷5323万元

  今年以来,我市以商事制度改革为主线,在全面推进注册登记便利化改革的同时,着力构建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前十个月,我市组织开展了各类专项行动,查处不正当竞争案件14起。”市工商局反不正当竞争科科长朱贤民介绍。目前,市工商局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打击传销执法行动11次,清查招聘企业、平台、网站58户,查处取缔传销活动9起,共查办商标侵权及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156起。在商标品牌战略实施方面,全市已申请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20件;新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6件,总数达到51件;新申报中国驰名商标2件,总数达到92件;全市有效注册商标总数突破5万件。

  发挥动产抵押职能助企融资,我市目前共办理动产抵押登记331件,抵押登记金额56.7亿元。通过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帮助370户小微企业获得贷款5323万元。围绕市政府确定的90户“直通车”企业,建立服务绿色通道,由市、县两级局领导带队,上门走访、征求意见、搞好服务。继续发挥全市培育发展市场主体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抓好各项政策落实,促进市场主体发展。截至10月,全市各类市场主体总量达到72万户,同比增长4.1%。

  户外广告监管平台获推广

  为加快户外广告监管平台推广工作,9月份国家工商总局在我市召开了全国广告监测工作座谈会,目前,该平台已获批作为省级平台全省推广。网络市场主体建档补录工作全部完成,清理无效的网络市场主体数据2.3万多条,全市网络主体研判建档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

  在消费维权机制建设方面,市工商局已与20家企业建立了“消费维权直通车”,启用了全国12315互联网平台,开通了“烟台12315”微信公众号,落实经营者首问负责和赔偿先付制度,推动消费纠纷和解在企业。组织开展了“放心购物”创建、诚信企业评选等活动,修订出台了《烟台市“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办法》,有355户企业被公示为市级“守重”企业;对消费者投诉集中、处理投诉不及时的大型企业依法进行公开约谈,有效震慑了违法经营者。

  据统计,目前全市12315系统共接到电话投诉5905件、互联网平台投诉举报1004件,向各级消协分流投诉1023起,均依法进行了处置,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019万元。(记者 逄苗 通讯员 许坤)

  • 济南趵突泉再现“云雾润蒸”奇观
  • 四年前通车的山东省首条“绿色公路示范高速”,现喜获“李春奖”!
  • 泰山雾凇与白雪相辉映
  • 济南九如山浪漫冰瀑布引游人
  • 山东荣成迎来大范围降雪天气
  • 山东青岛:瑞雪纷纷伴鸥飞
  • 动物园里下雪啦!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