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查处9起违法活动 互联网成传销新阵地

2017-09-27 10:09:30|来源:水母网|编辑:阚金剑 |责编:赵滢溪

  原标题:烟台查处9起违法活动 互联网传销成新趋势

  水母网9月27日讯:近年来,一些传销组织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借助互联网平台,打着所谓“微商”、“电商”、“多层分销”的旗号,诱骗港城市民从事传销活动,极大地危害了经济社会安全。14日,从全市打击传销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传来消息,今年,市工商、公安机关共查办传销犯罪案5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50余名,查处取缔传销违法活动9起,驱散、遣返传销人员1300余人,传销活动在我市得到了有效遏制,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公开化传销活动基本绝迹

  今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打击传销工作,将其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将创建无传销城市工作纳入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标准。“目前,公开化、大规模的传销活动在我市已经基本绝迹。”市政法委副书记李更卿在14日召开的联席会上介绍。

  为更好打击非法传销,我市通过实行综治考核一票否决制度,切实加强对打击传销工作的组织领导,真正把打击传销工作纳入总体部署,“党政领导、综治协调、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得到进一步巩固,形成了强大打击合力。

  执法部门发挥主力军作用,近年来,公安部门先后破获“菲思特”、招远于某某组织策划传销及某特大跨省“拉人头”式传销大案,工商部门先后查处取缔了“太平洋直购”、“东升伟业”、“北京中绿”等传销团伙。市工商局和市公安局于2013年建立了协作联动机制,确定在案件移交、证据保存、信息通报等方面开展合作,每年都组织联合执法行动,有效遏制了传销的蔓延势头。

  互联网成传销新“阵地”

  “我市打击传销工作总的形势较好,从创建无传销社区、村镇、街道入手,有效压缩传销生存空间。”李更卿表示。不过,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渐成传销新“阵地”,网络传销开始浮出水面。

  在互联网上,许多传销组织大多是打着所谓“微商”、“消费投资”、“爱心公益”的旗号,以“创业、就业、招聘”为名实施违法犯罪活动。不仅如此,网络传销还与非法集资、经济诈骗等活动相互交织,涉及人员众多,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欺骗性和社会危害性,直接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

  打击传销究竟有哪些难点,我市下步如何进行有效监管?对此,李更卿向记者介绍,“传销对象参与主体正向外出务工人员、在校学生、下岗失业人员等群体扩展,而传销手段则普遍开始利用互联网从事传销活动,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予以打击,必将带来严重后果。”

  目前,许多传销组织打着直销连锁经营、资本运作等幌子进行诈骗,形式更加隐蔽,社会危害性更大。今后,打击传销工作领导小组将把打击传销作为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硬任务,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予以坚决打击,决不允许传销活动在我市做大成势。

  全面启动“斩草”执法行动

  在昨天的联席会议上,我市正式启动了“以‘招聘、介绍工作’为名从事传销活动专项整治”以及“打击传销‘斩草’行动”两个专项执法行动。

  据介绍,打击传销“斩草”执法行动将重点查处打着国家政策旗号或“国家扶持”“政府背景”的名头,诱骗他人的“拉人头”式聚集型传销活动;以“招聘、介绍工作”为名的传销活动;以“虚拟货币”“爱“慈善互助”“金融互助”等为幌子实施的网络传销违法犯罪活动;打着“直销”名义从事传销活动。活动时间从即日起至10月31日,专项行动期间,市工商局、市公安局将适时向社会公布一批打击传销典型案例。

  以“招聘、介绍工作”为名从事传销活动专项整治是由市工商局、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人社局四部门联手,开展为期三个月(8月15日-11月15日)的传销活动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打着“创业、就业”的幌子,以“招聘”“介绍工作”为名欺骗在校学生参与传销、限制学生人身自由的传销组织。

  “我市将要按照专项行动的部署和要求开展工作,要查处、侦破一批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大要案件,有效遏制传销发展蔓延势头。”李更卿表示。下一步,我市将要围绕城乡结合部、闲置房屋较多、流动人口密集的村镇、社区,集中开展清查整治,采取相应处置措施。对网络传销,将实行多部门联动,密切配合,充分运用技术手段,锁定核心层人员和核心账户,查明传销体系,实施精准打击。(记者 逄苗 通讯员 许坤)

 

 

  • 济南趵突泉再现“云雾润蒸”奇观
  • 四年前通车的山东省首条“绿色公路示范高速”,现喜获“李春奖”!
  • 泰山雾凇与白雪相辉映
  • 济南九如山浪漫冰瀑布引游人
  • 山东荣成迎来大范围降雪天气
  • 山东青岛:瑞雪纷纷伴鸥飞
  • 动物园里下雪啦!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