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临沂朱村四年巨变:编花篮开网店村民富裕

2017-09-19 10:31:42|来源:齐鲁网|编辑:阚金剑 |责编:赵滢溪

  原标题:喜迎十九大|四年回首看朱村变迁,编花篮做雨具开网店村民过上好日子

  齐鲁网9月18日讯: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内打响了脱贫攻坚战。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临沂市临沭县曹庄镇朱村视察时,嘱托当地干部“要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四年过去了,老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怎么样?金秋时节,山东台记者重访朱村,实地感受村庄四年来发生的点滴变化。

  在朱村扶贫就业车间里,记者看到,纤细的沭河杞柳在村民们的手里,不一会就编出一个漂亮的花篮。“走东北下江南不如在家编花篮”正成为朱村老百姓脱贫致富的金玉良言。

  你能想象吗,2013年,总书记来这里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地,如何利用柳编产业带动群众致富是总书记关心的事儿。这几年,朱村立足当地柳编加工企业多的优势,直接把扶贫加工点下沉到了村头,企业直接收购村民做好的柳编,这样一来,省去了中间环节,有的村民一天就能多赚50多块钱。

  和柳编扶贫车间一样,朱村还与青岛等地的企业合作成立了雨具和玩具加工车间,如今,这些项目已帮助200多名村民解决就业,有20多个村民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走入朱村的电商服务中心,敲击键盘的“嗒嗒”声不绝于耳。像这样的电商培训班已经开展了10期,有150多个村民学会了怎么开网店。村民种的花生,地瓜、香菇等农产品都搭上了电商的快车道,每天销售额有两万多元。

  您知道吗?总书记当年来这里的时候,大部分村民还在种植小麦、玉米这样的传统作物,“要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总书记的嘱托,当地政府通过土地流转,引导村民种植葡萄、梨、大棚蔬菜这样的经济作物,这个占地1500亩的现代休闲生态园,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73年前,一声枪响,钢八连的战士们以枪声为号令,在这里打响了朱村抗日战斗,如今,红色基因成为朱村发展乡村游的招牌,每年有上万人来朱村接受红色教育,游客多了,更多年轻人可以回村开农家乐,年纪大的村民可以当讲解员。朱村村民的人均纯收入也从2013年的9150元增长到2016年的16900元。

  朱村的变化是沂蒙老区发展的一个缩影,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临沂的贫困人口占山东六分之一,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四年来,沂蒙老区落实总书记嘱托,创新实施百千万沂蒙老区脱贫攻坚行动,从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党建扶贫等多方面下功夫,因需施策,靶向治疗,减少贫困人口72.9万人,今年还将确保15万未脱贫群众如期脱贫。

  临沂市临沭县曹庄镇朱村党支部书记王济钦表示:“始终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打好这场脱贫攻坚战,我们要想方设法叫老百姓富起来。”(记者 姜洋 临沂台 郭铁映 闫秀成 周瑞)

 

 

  • 济南趵突泉再现“云雾润蒸”奇观
  • 四年前通车的山东省首条“绿色公路示范高速”,现喜获“李春奖”!
  • 泰山雾凇与白雪相辉映
  • 济南九如山浪漫冰瀑布引游人
  • 山东荣成迎来大范围降雪天气
  • 山东青岛:瑞雪纷纷伴鸥飞
  • 动物园里下雪啦!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