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医养结合六种模式成全国范本

2017-09-13 11:40:58|来源:大众网|编辑:阚金剑 |责编:赵滢溪

  原标题:青岛医养结合六种模式成了全国范本 连央视都上了!

  大众网讯: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满足老年人对“医”与“养”的需求,将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有效衔接起来,并加以高效利用,成为解决老年人医养需求的必然要求。据《半岛都市报》报道,近年来,青岛以打造国际健康城市为发展目标,经过多年的不懈探索和创新,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负责、融合发展、全面覆盖”的医养结合“青岛模式”。多部门合作,做到医疗、养老、社保政策有效衔接,青岛用多种方式初步实现了“医、养、康、护”的一条龙服务,并引来全国范围的关注。

  医养结合“青岛模式”亮相全国

  “十二五”末,居住在青岛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09.71万人,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增加20.32万人,年均增加4.06万人。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养老成为现实问题和热点话题。

  然而,难以回避的是,在老年人群体中,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甚至恶性肿瘤等各种慢性疾病越来越高发,在此背景下,养老已不再是单纯的养老,“养”与“医”的结合才是时代的要求。

  青岛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一新的发展趋势。早在2003年,岛城就有养老机构开始探索医养结合,开展临终关怀服务。2011年,青岛重症老年患者可在全市二级和三级医院“养老”,并首先在市南区人民医院试点。2012年,青岛在全国首创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并从2015年1月起将覆盖范围扩大到农村。2015年1月1日起,青岛首创的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覆盖范围扩大到农村地区,医疗护理费最高报销90%。

  近年来,青岛市在“医养结合”上不断探索,与传统养老区别在于突出医疗功能。目前,已建立起“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医联结合,养医签约、两院一体、居家巡诊”六种医养结合类型的“青岛模式”。

  2015年12月,全国医养结合工作会议在青岛召开,“青岛模式”亮相全国。为支持“医养结合”发展,2016年上半年,青岛市出台了《青岛市关于促进医养结合服务发展的若干政策》,在医养结合机构功能用途、促进医疗卫生和养老资源融合、规划土地、税费和价格、投融资和人才等多方面进行了政策规定。

  在“医养结合”上做的有力和富有成效的探索,让青岛在2016年6月成功跻身“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就在今年8月,央视“新闻1+1”栏目对青岛的“医养结合”模式进行了报道,向全国推介“青岛模式”。

  医养结合盘活了现有资源

  在市南区人民医院的六楼,有一个特殊的病区和普通住院病区分开,这就是专护一病区。在这个病区的数十名老人,大多患有心血管疾病而且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几乎全靠他人照顾。2011年初,青岛市人社局领导到市南区人民医院进行了现场考察,并进行大量的论证之后,在全国率先推出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2011年7月,医院被青岛市正式确定为全市首家医疗专护试点病房,实行医养结合的新型医疗护理、养老模式。“在这里,老人生病了医院医生可以来为老人诊治,平常时间则由护士来做生活护理和医疗护理,老人住在这里和家里一样。”该病区主任管春燕介绍。

  专护病房的成立,很快吸引了有需求的老年人。目前,市南区人民医院的专护病房已经收治92位老人,这些老人平均年龄在80岁左右,其中年龄最大的老人已经100岁,而且大多一住就是好几年。

  经过多年的运行,目前医院专护病房每床日结算标准,仅为三甲医院重症监护的10%左右,为二三级医院日平均费用的50%以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让长久以来因制度缺失导致的失能、半失能老年患者“挤住院”、“压床”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专护病房还在很大程度上配合了分级诊疗的实施,尤其是对于这些疾病缠身的老年人,长期在大医院病房住院,进行常规的诊治,却占据了有限床位。而专护病房既分流了住院老人,也让二级医院的临床医疗资源得到优化利用,原本空闲的病床现在已经住得满满当当;不仅解决了长期卧床老人的就医难问题,还大大节省社保基金,得到了参保人员及家属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随着专护病房的深入推广,市南区人民医院的专护病房已经迎接来自国家部委、省市相关部门和一些医养结合机构上千人员前来考察、学习。此外,在青岛,还有很多通过养老院和医院联合、养老院内引进医院等方式,来实现“医养结合”,让医疗和养老资源围着老年人转。

  • 济南趵突泉再现“云雾润蒸”奇观
  • 四年前通车的山东省首条“绿色公路示范高速”,现喜获“李春奖”!
  • 泰山雾凇与白雪相辉映
  • 济南九如山浪漫冰瀑布引游人
  • 山东荣成迎来大范围降雪天气
  • 山东青岛:瑞雪纷纷伴鸥飞
  • 动物园里下雪啦!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