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费县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文化扶贫

2017-07-10 17:59:41|来源:国际在线|编辑:阚金剑 |责编:赵滢溪

  国际在线山东频道消息(申川飞 通讯员 郭磊祥 付永强):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充分发挥行业牵头部门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的专业优势,临沂市费县文广新局聚焦主责主业,勇于担当,以弥合城乡文化发展差异、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为目标,积极探索适合贫困乡村发展的新路子,按照“文化育民、文化励民、文化惠民、文化富民”的工作要求,制定实施了“文化扶智与精准扶贫同步、与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同圆、与群众文化需求同心、与‘文旅寿养’工作同融”的扶贫攻坚举措,为费县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为建设“富裕和谐美丽幸福新费县”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设施建设保障扶贫

  近年来,费县文广新局以“精准建设搭好文化戏台、统筹发力唱响脱贫攻坚”为引领,以县城公共基础设施为龙头,以乡镇综合文化站为枢纽,以农村文化服务中心为基础,以“庄户剧团”、农村文艺骨干为补充的多层次农村文化网络,不断创新文化扶贫方式和载体。改造提升博物馆、颜真卿纪念馆和尼山书院,并全部实施免费开放。

  2016年费县投资666万元建成农村文化广场140处,实现了行政村文化广场覆盖率达80%。在此基础上,鼓励和支持各乡镇采取多种形式,推进农村文化广场建设向自然村延伸覆盖;新建、提升8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4处乡镇历史纪念室,实现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行政村覆盖率超过60%。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正在全面推进,重大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和重要支撑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县、乡(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已初步建成。

  非遗传承助力扶贫

  “手绣香包透出的古色古韵,散发出清冽香味……”作为费县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手绣,历经几代传承人不断革新和改进,已发展成为费县特色文化品牌之一。在精准扶贫行动中,费县文广新局把“非遗”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贫困乡村借力“非遗”传承人的帮扶,一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壮大起来。

  非遗传承人卞成飞,在朱田镇崔家沟等地成立费县文化精准扶贫培训基地3处,培训贫困群众达300余人,人均收入1600多元,年产值500万元;马庄镇齐尚电商与贫困户结对代销,年销售总额达 519万元,带动7个乡镇、15个行政村、600名贫困户脱贫致富。目前,费县共有省级“非遗”项目1个,市级“非遗”项目14个,县级“非遗”项目15个。成功申报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41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36人次。建成了以砚台、陶艺、手绣等传统手工艺为主的“非遗”传习所32个,开发民俗文化产品30余种,传承人群达到2000多人,有力助推精准扶贫。

  文化活动倾力扶贫

  费县文广新局大力开展“广场文化艺术节”、“一村一月一场戏”和公益电影放映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成立19支具有演出资质的庄户剧团,以“文化扶贫+基金保障”的形式,把推进乡村文明建设与扶贫攻坚有机结合,成立了全省首个县级“文化扶贫创始基金”。在费县421个行政村全面开展“一村一场戏”送戏下乡活动,年送戏600场次,行政村实现全覆盖并开始向自然村延伸,活动采用政府购买的方式,每场演出补助1500元,带动了大批的民间文化艺术人才参与。

  文化育人智力扶贫

  扶贫先扶智,文化惠民生。近年来,费县文广局结合费县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化遗产日宣传展示等文化活动,选派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舞蹈队等专业人才,深入贫困村开展文化服务指导编排节目、开展结对帮扶200多人次,举办精准文化扶贫、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等专题培训班10多期,对费县12个乡镇的综合文化站业务骨干进行轮训,培训广场舞辅导员和农村文化带头人1000余名,做到每个自然村培训1-2名文化骨干。围绕“乡村大舞台”建设,发展民间自办文化社团100多个,组织开展农民春晚、全民阅读、政策宣讲等各类文化活动500多场次,为文化扶贫攻坚提供了智力支撑。

  文化传承精神扶贫

  自2016年以来,费县文广新局实施了“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建成沂蒙山小调生态博物馆、石井镇苏鲁豫皖边区特委纪念馆、大田庄乡王杰纪念馆等各类展馆36个,累计接待观众20万人次。费县博物馆、民俗馆、颜真卿纪念馆相继举办文物展、费县城老照片展、迎春联墨展、“朝圣鲁公”清华美院陈金纯师生书法展、著名画家刘家生绘画捐赠活动等,受到了社会各界好评。

  • 济南趵突泉再现“云雾润蒸”奇观
  • 四年前通车的山东省首条“绿色公路示范高速”,现喜获“李春奖”!
  • 泰山雾凇与白雪相辉映
  • 济南九如山浪漫冰瀑布引游人
  • 山东荣成迎来大范围降雪天气
  • 山东青岛:瑞雪纷纷伴鸥飞
  • 动物园里下雪啦!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