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多个领域积极推进司法改革

2017-06-12 13:43:11|来源:大众日报|编辑:阚金剑 |责编:李玥

  原标题:让公平正义照在百姓心坎上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五年来,山东省各级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紧紧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积极落实司法体制改革要求,不断增强老百姓的公平正义感。

  截至目前,全省司法机关遴选出员额法官7569名,员额检察官5353名,为山东省全面深入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奠定了基础。作为第二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省份,山东省在多个领域坚持先行先试。

  目前,山东省普遍建立新型审判团队,提高办案质效,推动实现让审判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2013年至2016年,全省法院共办理各类案件467.2万件,诉讼标的额13390.8亿元,去年结案数量比2012年净增38.5万件。

  检察机关在全国率先建立刑事案件统一对口衔接和同步移送电子卷宗机制,制定司法办案规范性文件2424件,研发应用办案管控信息化系统25个,把检察权的运行关进“数据铁笼”。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共批捕刑事犯罪嫌疑人231454人、起诉427884人。

  司法公开,让公平正义看得见、摸得着。如今,全省各级法院全部建成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庭审公开四大公开平台,庭审网上直播实现常态化。截至今年4月底,上网公开裁判文书261万份,居全国第二位。同时,创新建立检察宣告制度,对不立案、不批捕、不起诉等13类检察决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有关人员参加,在统一、规范的场所进行公开宣告。截至2016年10月,全省已建成检察宣告庭665个,公开宣告各类案件5400余件。

  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持续释放司法正能量。2012年以来,全省法院收案连续五年超过100万件,位居全国前列。检察机关共立查各类职务犯罪嫌疑人18761人,其中厅级以上干部98人。

  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2015年5月1日,全省法院实施立案登记制,当年实现立案率97.78%,高于全国2.78个百分点。2015年6月在全国率先推行律师代理信访申诉工作,一年内接待群众申诉咨询7738件,化解申诉3008件。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山东省全力打造智慧法院、智慧检察院,全省三级法院普遍建成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12368服务热线“三位一体”的诉讼服务平台,推行互联网庭审方便当事人参与诉讼。检察机关依法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建成167个网上网下相结合、诉讼办理“一站式”服务大厅。通过“面对面”交流、“键对键”沟通,处理各类诉求50.8万件,为当事人提供诉讼服务。据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随机电话抽查显示,全省检察工作的群众满意率从2012年的90.02%上升到2016年的94.74%。

  在多元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方面,全省基层法院(法庭)建立诉调对接中心,在交通事故、医疗、保险等纠纷比较集中的领域设立巡回法庭或法官工作室,与行政部门、调解组织、仲裁机构等共建专业性纠纷解决平台。2013年至2016年,全省基层法院及人民法庭办案408.5万件,占全省法院案件总量的87.4%。

  环境污染、资源保护不力,谁来管?2015年12月,庆云县检察院对当地环保部门不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提起公益诉讼,成为全国首例行政公益诉讼案。如今,公益诉讼制度已经落地生根,2016年,全省共摸排公益诉讼案件线索398件,已履行诉前程序350件,提起公益诉讼44件。

  去年全国“两会”上,山东省被确定为2017年基本解决执行难的重点推进省份,全省司法机关加强与工商、银行的信息共享,通过“黑名单”曝光、限制贷款等措施,加大对失信被执行人的惩戒力度,截至今年一季度,全省累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77.3万个,限制77.9万人次高消费。

  此外,山东省大力实施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认真落实公民旁听制度。截至2016年10月,全省人民陪审员达到14550人,去年人民陪审员参审率为94.4%,比2012年提高了49.5个百分点。同时,556个派驻检察室拔地而起,3473名检察室工作人员把法律服务送到千家万户、千厂百企。(记者 张依盟 通讯员 郭德民 李明)

  • 济南趵突泉再现“云雾润蒸”奇观
  • 四年前通车的山东省首条“绿色公路示范高速”,现喜获“李春奖”!
  • 泰山雾凇与白雪相辉映
  • 济南九如山浪漫冰瀑布引游人
  • 山东荣成迎来大范围降雪天气
  • 山东青岛:瑞雪纷纷伴鸥飞
  • 动物园里下雪啦!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